扬州广陵:这堂税法宣传课没有“下课铃”

发布时间:2024-04-16 16:44访问次数:来源:国家税务总局扬州市税务局字体:[ 大 ][ 中 ][ 小 ]打印本页正文下载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汶河小学,7棵古银杏树矗立在校园角落,仿佛默默记录着这座百年校园的发展。4月2日上午,清脆的上课铃声打破宁静,200多名三年级的孩子神情专注地坐在学校礼堂,这时,卡通形象“税宝”从礼堂前面的大屏幕里“蹦”出来,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他们齐刷刷地看向大屏幕,礼堂的气氛一下热闹起来。

“同学们,听到‘盐’这个字,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国家税务总局扬州市广陵区税务局干部鲁爱军话音刚落,台下就举起十来只小手。在孩子们的踊跃发言中,这场以“童‘盐’童语话税收”为主题的税收宣传活动开启了。

寻找税收知识“景点”

“我妈妈每天做饭都要用到盐,我也帮妈妈买过盐。但是,今天‘税宝’带我们‘穿越’去了古代,了解到那时盐税曾是主要的税种,更让我理解了税收的重要作用。”面对税务局叔叔的提问,三年级12班学生赵梓寒回答得很认真。在1个小时的课堂中,没有小组游戏,课件也不花哨,孩子们却听得特别认真。

这是一堂怎样的税法宣传课?在策划团队的临时办公室,一块大白板引人注目,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课程设计要点,白板右上角还挂着一幅“扬州盐税文化旅游”手绘地图。

“向低年级孩子普及税法,不能只是念课本。我们希望带着学生通过知识‘地图’,寻找知识的‘景点’。”在鲁爱军看来,税法宣传进校园责任重大、意义非凡。活动筹备期间,团队成员先后修改了7次课堂脚本,在多次讨论后,鲁爱军和同事们决定用增强“沉浸感、参与感、仪式感”的思路来打造这次税法宣传课程。

“沉浸感”就是讲孩子们听得懂、感兴趣的内容。扬州是一座因盐而兴的城市,古代盐税曾一度成为国家的支柱税种,同时,盐也是孩子们触手可及的日常调味品。“从身边的盐税遗迹说起,讲述税收历史中的有趣故事,孩子容易接受,也很感兴趣。”汶河小学三年级14班班主任李静说。

“参与感”是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关键。课程设计卡通人物“税宝”,和学生们一起远程“游览”扬州市著名盐税历史文化遗迹景点盐宗庙、木兰院、引市街,并讲解税收法律知识,从古到今穿越千年。活动中,策划者还设计了集体朗诵《税收三字经》的环节,满满的“仪式感”,让孩子们都以做一名“税法小小宣传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课程结束后,几位家长问我,这样的活动什么时候再举办,他们也想参加,陪着孩子一起学习税法知识。”汶河小学校长杨静说,活动获得孩子和家长的双重认可,税务干部们为了这次税法进校园活动下足了功夫。

在课堂播种,在课外发芽

“20多年前,我就在汶河小学读书,当年的税法宣传曾帮助我树立了诚信纳税的观念。正是如此,我相信策划好一堂宣传课,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扬州市广陵区税务局干部张仲秋全程参与了课堂的策划,他回忆起自己2000年参加税收普法进校园活动的经历,当年税务前辈细致讲解税收知识的场景,让他印象深刻。后来,张仲秋在大学时选了财税专业,毕业后考入税务部门。

在扬州市广陵区税务局不少干部看来,税法宣传课没有“下课铃”。孩子们在课堂上树立起的法治观念、诚信纳税理念,会影响他们一生。

为了丰富“下课后”的宣传,扬州市税务部门还将课堂内外的知识联系到一起。

“2020年,我们梳理出与盐税相关的19处扬州历史遗迹,并在扬州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两侧设置固定展板,打造了一条盐税长廊,每年参观游客数近百万人次。”广陵区税务局办公室主任赵舒说,这条盐税长廊,既是今年税法宣传课中的一个知识点,也是扬州市税务部门近年来开展税法宣传进校园活动的延伸。

这些年,广陵区税务局多次邀请中小学生参观盐税长廊,讲解税收知识,了解历史古迹背后的盐税故事,把这里打造成扬州税收普法教育基地。2023年5月,广陵区税务局干部利用周末,在盐税长廊给学生们讲了一堂“税收的前世今生”普法课,这次活动拍摄的视频获得税务总局第四届“税官讲税法”青少年普法视频三等奖。

开展税法宣传进校园30多年来,扬州市税务部门举办过童心绘税、小小税收体验师、税收主题征文等活动,在一批批孩子心里种下学税、懂税、护税的种子。从教育一个孩子,到带动一个家庭,再到辐射一方社会,不仅加强了同学、老师、家长对税收的了解,也使更多人感受到税收服务的变化,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更加深入人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