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税务局强化业务培训为改革“充电蓄能”
发布时间:2018-09-21 16:25 |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 | 字体:[ 大 ][ 中 ][ 小 ] | 打印本页 | 正文下载 |
8月30日,徐州市税务局大教室内座无虚席,来自机关各部门的100多名税务干部正全神贯注地参加税收业务基础知识考试。为适应税制改革形势,满足干部职工知识更新的迫切需求,当前,徐州市税务局紧紧围绕“事合、人合、力合、心合”的要求,紧盯核心税收业务,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通过一系列培训“组合拳”,推进了税收业务共融共促,提升了队伍整体“硬实力”,为纳税人和缴费人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税收服务。
上下联动 全力激活培训资源
国税地税合并后,为了加速税收业务融合,徐州市税务局坚持上下联动、协同发力,充分挖掘培训资源,形成强大的推动力,实现了在税种上全覆盖、岗位上全覆盖、人员上全覆盖。
把总局省局“高大上”培训资源抓出实效。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以来,总局省局通过视频会议、视频培训、集中培训等方式,组织了一系列税收培训,培训内容覆盖面广,业务指导性强,是保证基层准确领会上级精神和掌握工作标准的难得培训资源。对此,徐州市税务局系统上下坚持领导带头参训,统筹安排工学时间,确保培训高质有序。
把市局“连心桥”培训资源抓出优势。组织编写《税收业务应知应会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同时,在巩固共性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原国税、地税人员的知识结构差异,列出个性化学习清单。根据业务优势互补原则分成学习小组,灵活开展业务培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基层“接地气”培训资源抓出活力。根据税收业务融合的需求,组织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以及地方各税业务骨干,采取“交流讲”的方式,提升综合业务素质。新机构成立以来,全系统组织各类培训360场次,参训4万人次,人均学时超过20学时。在推进过程中,各基层单位还纷纷推出了“青蓝结对”“互学小组”“班前小讲堂”“融合大夜校”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在全系统掀起了学业务、强本领的热潮。“通过紧张有序的系统学习,让我这个税务系统新人信心满满。”新招录公务员王君清坦言。
虚实并重 全面丰富培训方式
为引导大家聚焦改革、服务改革,徐州市税务局在培训形式上注重从需从细从实发力,通过自主培训、专家讲座、工作评析、经验交流、实地演练等方式,将传统的授课式培训与电化教学、网络学习、模拟实训相结合,实施精准培训,做到教学相长。
该局坚持以考促学,开展“周练、月考、季赛”活动,掀起业务“练兵”的热潮。为做好业务知识储备工作,还编发分税种分业务练习题库共计14期2000道习题,挂在市局网页“教育培训”模块下,供大家练习。组织税收基础知识测试,2812人参加了考试。54岁的计算机中心主任王建华带头参加应考,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起到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参加各类业务知识学习,既激发了学习热情,又加快了税收业务融合,良好的工作学习状态,必将对做好下一步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建华坦言。
学用结合,缺什么补什么。据悉,该局的系列培训不仅追求培训的普及面,更贴近工作需要,着力针对性和实用性。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要求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必须全面熟悉税费业务和系统操作,达到 “一厅通办”“一窗通办”的要求。为此,徐州市税务局组织了“百名纳服一线骨干”操作技能培训班,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税种认定等涉税业务内容入手,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规范的详细讲解,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品质。
建章立制 全程强化培训保障
“税务干部业务素质融合程度,不仅仅影响到税收征管质量的好差,还直接关系到税务部门的整体形象。国税地税合并后,税收政策叠加效应明显,以往分散的业务培训已不能满足干部的需求,必须因时而动,采取行之有效的大培训、大练兵,才能适应征管改革的需要。”徐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胡军表示。为保障教育培训成效,徐州市税务局从培训目标、原则、内容、方式、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等方面,做出周密安排,为改革任务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开展骨干学习交流,组建全市税务系统师资人才库,对原国税地税师资力量进行重新优化。同时,组织师资送教到基层,开设流动讲堂,发挥“鲶鱼效应”。 结合岗位职能变化,组织编制《税收业务操作文件汇编》,方便基层干部有规可查、有据可依、有标可遵,进一步提升税收业务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
运用“互联网+”,搭建网上教育平台。在内网开设“培训园地”栏目,上挂培训视频、网络课件、练习题库、文件汇编等,方便大家从学、练、考多方检验学习成效。“通过业务学习,许多税收业务从陌生到熟知,感觉办起业务轻松了许多。”解放路办税服务厅负责人陈大伟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