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丹阳局:晒“融合清单” 看“四合”成效

发布时间:2019-01-30 15:01访问次数:来源: 中国税务报字体:[ 大 ][ 中 ][ 小 ]打印本页正文下载

  “亲,快来围观吧。今天,局里内网晒出了我们新机构的‘融合清单’……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前不久,这条温馨的短信在国家税务总局丹阳市税务局干部职工中传递,犹如冬日里的一股暖流,温暖着这个基层税务大家庭。

  据了解,丹阳市税务局晒出的“融合清单”包含有制度编订融合、岗责融合和举办俱乐部活动等47项举措。47项举措成为新机构事合、人合、力合、心合的催化剂,将丹阳税务这个666人的大集体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近日,记者走进丹阳市税务局,感受新机构新气象。

  “其中,‘暖心工程’‘助力工程’‘质效工程’是我们‘融合清单’中的三大核心工程。工程具体到每项举措,目标明确、流程清晰、措施实在。”该局副局长胡永华一边翻着“融合清单”,一边向记者介绍道。

  新机构成立后,为使干部队伍真正融合,丹阳市税务局从细微处入手,打造“拎包入驻”式办公体验,就是“暖心工程”的第一步。回忆起搬到新机构办公楼时的情景,该局副局长闵仲鹏感动地说:“当时,我们原国税局一套班子率先搬到原地税局大楼办公。一踏进新机构办公室,看到朝南座位的办公桌上洒满阳光,办公用品摆放整齐,就连暖水瓶里也灌满了热水,心头感到热乎乎的。”

  新机构成立半年时间,丹阳市税务局就组织开展了摄影、书法、厨艺、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和健步走等十余项俱乐部活动。每次活动都设立“融合搭档小规则”,让来自不同岗位的干部职工通过活动互动交流,尽快相互熟悉,聚集工作能量。

  该局在全局范围内实施“助力工程”,打破业务壁垒,帮助干部练就“政策通”。“助力工程”包括17项业务融合举措,创建“三级培训机制”“菁税英才计划”“分类分岗集训机制”“培训考评激励机制”四大体系,通过分层次、分岗位、分年龄的业务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原国税地税业务的深度融合,提升干部队伍业务实力。该局征收管理股股长孙明亮介绍说:“我们股室35岁以下的5位年轻人都参加了‘菁税英才计划’。他们通过3个多月的分类分岗培训,已经成长为股室的业务‘主力军’。”

  记者在“融合清单”上看到,“质效工程”一栏内列举了15项举措,每一项都很有分量。例如,“制度编订融合”分3大类梳理了原国税地税制度规范,承继优秀点,补足缺漏点;“创新项目申报”面向全局干部职工共征集40个创新项目,构建起以工作创新促进税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常态化工作格局;优化咨询热线管理,高质量落实“一键咨询”,实现原国税地税纳服热线远程座席业务深度融合,日接热线电话量100多人次,在江苏省县级税务局中位居前列……

  “纳税人是否满意,是检验我们这支新队伍‘融合’成效的‘试金石’!”丹阳市税务局局长田山鹏的话语中透出不变的初心。

  据了解,丹阳市税务局自挂牌成立以来,推出一系列“减负增效”新举措,用实际行动让纳税人报送资料更少、办税时间更短。该局扩大“免填单”业务范围,简并常规资料报送;大力推行网上办税服务,使全市3000多户新办业务“全程网上办”覆盖面达98%以上;预审预填办税资料,在办税高峰时段,引导分流纳税人,纳税人从进入办税服务厅到办结全程平均用时8分钟。

  “这是我第三次来办税服务厅办业务,每次只需几分钟。国税地税合并后,便捷的办税服务让我体会到‘融合’的意义。新机构新作为,我要在税企微信群中给丹阳税务局点赞!”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史永红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孙军 通讯员 刘天蓉

  (《中国税务报》1月28日第1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