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报】税负新政赋能江苏智造“实力担当”

发布时间:2019-02-01 16:07访问次数:来源: 江苏经济报字体:[ 大 ][ 中 ][ 小 ]打印本页正文下载

智能制造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制造强省跨越的突破口。统计显示,2018年,全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00余家,国家级研发机构145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6.45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536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9个,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39个,均居全国前列,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在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税务力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江苏税务部门致力于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释放出的“红利”激发了民营企业创新动能,助力企业沿着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走好产业升级、结构转型、智能制造“先手棋”,乘风破浪,奋力前行。  

税收政策催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冬日时节,江苏上上电缆集团超高压CIMS集控中心却暖意浓浓。在全球首个用于电缆行业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屏幕上,一个创新智能制造的样本呈现眼前。

 “2018年,我们享受税收优惠7000多万元。正是在税收政策助力下,公司多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自主研制的三代核电AP100壳内电缆填补了世界空白,并摘得工业领域‘奥斯卡’奖中国工业大奖。”该集团总经理丁志鸿有感而发。  

当前,在供给侧改革的引领下,税收如何推动企业奏响智能制造的“变奏曲”?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这家1986年成立时仅有3间厂房的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编织机械生产研发基地,产品应用于航母、神舟飞船等。“企业发展到今天,一方面缘于公司在研发上‘舍得’,另一方面更得益于税收政策的‘惠及’。2018年,我们不仅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20万元,还收获400万元的所得税减免。研发投入越多,减税就越多,给企业转型升级带来更大动能。”董事长韩百峰信心满满。  

从税负的“减法”到智造的“加法”,税收政策的引导让众多江苏传统企业加速实现了华丽转身。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香塘集团,同样得益于税收政策的助力,成功从生产工艺拖鞋转型为以“生物医药、化纤新材料、金融创投”为主体的现代企业,2018年营业收入突破88亿元。“企业转型之初,资金回笼慢,市场不明朗,这些都曾让我动摇过。但最终还是国家的扶持政策特别是近年来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让我坚定了信心。现在每年光出口退税就超过2500万元。”董事长顾振其兴奋地说。  

2018年全省为企业办理税收减免4724亿元,其中,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627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138.91亿元。办理出口退(免)税2363.7亿元。这些业已成为促进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创新创业的加速器。  

税收红利激活新旧动能转换潜力  

推进“智能制造”,既需要产业政策引领,更需要来自税收政策的强力支持。近年来,江苏税务部门通过“滴灌式”精准辅导和专业化精细服务的叠加效应,激活了民营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潜力,让其轻装上阵,加速前行。  

从贸易公司到生产制造、从传统产业到先进制造、从科技创新到高端研发,扬杰电子科技公司用18年时间从注册资金仅100万元的贸易公司,“蝶变”为中国功率器件的科技创新“小巨人”,实现了转型升级的“三级跳”。“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税务部门的精准服务,让我们吃了定心丸。这几年,光是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就为我们省下9920万元的真金白银。”财务总监戴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省下的这笔资金点爆了扬杰电子“智造”潜能,让其一举攻克MOS芯片等技术难题,获得授权专利200件,成就中国半导体行业功率器件“龙头老大”,净利润年增速30%以上。其光伏旁路二极管占全球份额30%,分立器芯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保持创新力,是民营企业赖以生存的法宝,好的税收政策更让企业如虎添翼。江苏晶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投入研发资金8000万元,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达6000万元。也就是说,企业每1元研发投入中,就有0.75元来自税收减免。  

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更加突出,加速引领我省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跨越。目前,我省新材料、新能源、软件、节能环保等产业规模居于全国第一,机械、石化、纺织行业主体装备4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组合拳助企业抢占制高点  

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到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再到增值税税率降低以及留抵退税等,一系列组合拳的相互作用,让企业放开胆子进行研发投入,迈开步子在世界舞台上抢占制高点。  

琳琅满目的科技新品、便捷智能的操作系统、庞大多元的数据智库……在云意电气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记者感受了一把“智能制造”的蓬勃魅力。“税收服务越做越扎实,税收优惠越来越厚重,仅2018年我们就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1400万元、出口退税2400万元。‘真金白银’加快了产品的智能化研发进程。”回忆起企业发展历程,全国人大代表、公司董事长付红玲感慨万千。2018年,云意电气取得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7项、商标专用权12项、实用新型专利权63项。税收优惠给企业产品智能化研发装上新引擎,成就了企业国内车用智能电源控制器排头兵地位。  

作为高性能改性塑料新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江苏金发科技有限公司在“智造”的路上,同样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财务负责人杨雷鸣介绍,2018年企业享受了6000多万元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加上印花税降低、土地使用税优惠等,累计享受各类税收红利1000多万元,让企业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更充足的资金在环保、轻量、薄壁化等研究方向加大研发力度,申请专利120件,市场占有率达到亚太第一、全球第二。  

在税收政策的助力下,江苏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加速崛起。江苏大全、力信能源、恒立液压、五亭桥缸套等一大批本土制造企业开始闯入全球视野,超材料、元器件、新能源、挖掘机等技术让世界为之瞩目。“对于智能制造行业而言,给力的税收优惠犹如源源不断的能量。税务部门的全程帮扶激发了企业的‘智造’潜力。”江苏大全凯帆电器有限公司副总裁施大峰算了笔账:近千万元的税收红利,增加了企业技改投入,取得各类专利162项,新增销售1亿元。  

  《江苏经济报 》2019年2月1日报 作者:江苏经济报记者 汤学平  通讯员 孙 军 闫士亮 汪明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