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生态效应显现 绿色发展提速

——环保税开征一年
发布时间:2019-02-18 13:16 访问次数: 来源:中国税务报 字体:[ 大 ][ 中 ][ 小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2018年1月,环境保护税法施行,在全国范围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4大类污染物、共计117种主要污染因子征税。作为我国第一个专门体现“绿色税制”的综合税种,环保税的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远大于财政意义。开征一年来,环保税实施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A  税费转换顺利实施

一年来,环保税平稳实现了排污费“费改税”,顺利完成了首年征收。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前3个季度,全国共有76.4万户次纳税人顺利完成环保税税款申报,累计申报税额218.4亿元,其中减免税额68.6亿元,占应纳税额的31.3%,是我国减免税占比最大的税种。

具体分析来看,纳税人自觉申报意识明显增强,重点污染企业贡献了大部分税收。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2018年421户环保税纳税人申报率达到100%,共申报缴纳环保税1590.3万元。

谈起“费改税”一年来的变化,山东淄博齐林傅山钢铁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刘秀莲表示,从排污费到环保税,征收内容虽然大体一致,但“费改税”执法刚性的提高,让排污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申报主动性都有明显增强。

2018年,山东省环保税申报户数由第一个征期的9948户增加到第四个征期的11682户。申报户数的增加不仅来自执法刚性的压力,还来自于改革的公平与优惠。刘秀莲说,与缴纳排污费相比,环保税更加规范透明,税负也更加公平。

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副巡视员傅廷民表示,下一步税务机关将继续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跟踪分析和监控,加强对纳税人的培训辅导,确保每一户纳税人都“知政策、会计算”。

要保证环保税顺利征收,除纳税人自觉申报外,部门协作、信息共享是关键。为此,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在南通市税务局试点开发了环保税协作共治平台,目前该平台基本能够满足市级税务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间涉税信息的实时交换,以及常态化纳税人识别确认和复核工作需要。

截至今年1月31日,江苏省共有33908户纳税人办理环保税申报,实际缴纳税款29.5亿元。今年,江苏省税务局还将部署建设全省环保税信息共享共治平台,提高数据管税质效。

在环保问题相对突出的山西省,税务机关以强征管、优服务、广宣传为抓手,重点跟进环保案件,有效堵塞税收漏洞。2018年,各级税务部门跟进处理环保涉税案件69起,追缴税款及滞纳金近400万元;通过环保复核纳税调整248户次,补征税款及滞纳金1200余万元。

B  生态效应初步显现

开征环保税的初衷是促使企业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纳税人的申报数据来看,一年来,环保税的生态效应已然显现。2018年,全国主要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比2017年同期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以及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的排放量下降比较多。

在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较重的京津冀地区,自环保税开征以来,地区二氧化硫同比下降了2.2万吨,降幅达22.7%;氮氧化物同比下降3.5万吨,降幅为13.1%。

在山西,2018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呈现全面加快改善态势,与上一年相比,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下降10.8%,6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均同比下降,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7天,重污染天数减少3天。

山西美锦煤焦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锦龙告诉记者,当前环境形势严峻,环保压力大,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成为社会各界共识。近2年来,公司投资约1.5亿元对环保设施进行改造。2018年,公司颗粒物排放浓度比上一年减少约15%、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比上一年减少约50%、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比上一年减少约60%,实际缴纳环保税比上一年排污费降低近30%。

“2018年江苏省环保税征收额居全国第一,但占全省整体税收比重非常小。”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副局长张滢说,“这恰恰印证了环保税的生态意义远大于财政收入的意义。”

环境向好变化,百姓最有获得感。村民蔡春凤的家位于重庆市綦江区铝产业园旁的盘龙村,蔡春凤说:“以前,整个村庄常常是灰蒙蒙的,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据悉,2018年第四季度,山城重庆空气质量等级为优的天数同比增长了38%。

C  市场主体转型提速

环保税发挥生态效应,主要是通过“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税收杠杆效应。一年来,在环保税正向引导和反向倒逼作用下,纳税人从被动减排到主动环保,不但享受到更多税制转换的红利,还实现了转型升级。

据初步统计,自环保税实施以来,山西省各类企业共投入环保治理设施和工艺升级改造资金54亿余元。2018年,该省836户环保税纳税人共享受税收减免优惠3亿元。

玖龙纸业(重庆)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蒋科告诉记者,该公司位于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最重视的“左右手”。2018年环保税开征后,该公司加大固定资产改造投入超5亿元,全面升级造纸专用设备,积极加强排污治理,全年因实现达标排放享受环保税减免95万元。通过加大生产工艺环保研发和创新,该公司2018年申报专利技术56项,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均优于国标30%。

“费改税”带来的环保压力,成为企业升级排污能力的重要动力。对固体废物征收环保税,使得江苏一家钢铁企业想方设法“变废为宝”,既减轻了税负,还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效益。该企业投资近3.8亿元引进国内最大的冶炼渣立磨设备,对冶炼废渣综合利用,每月不但能省下750万元的环保税,还能额外增加7000万元收益。

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化工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总干事李小平说,征收环保税对环保达标企业更有利,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同时,也有利于驱除市场劣币,使行业更加规范。

企业主动转型还得益于环保税税收优惠的有力引导。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资源与环境税处处长汤永强表示,通过环保税优惠政策的准确落实,不同企业间的税负差距已然显现,纳税人的环保理念也在税负的比较中逐步增强。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认为,除遏制污染外,作为一种经济手段,环保税的作用还应当包括引导投资,使绿色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D  绿色发展渐成共识

开征环保税一年来,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的环保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不仅是企业主动转型升级,政府调控力度和经济发展方式也朝着绿色方向转变。

政企同努力,齐赴“绿富美”。环保税开征后,重庆市启动了18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以及8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任务。涪陵区上千家中小生产企业积极加入市政集中排污工程,污染物进入管网,实现集中处理。

江津区珞璜工业园区是中欧班列(重庆)新起点,离长江不过4公里路程。为实现达标排放,这里已建成1座垃圾中转站,年集中转运、处置垃圾20万吨;2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近1.3万立方米/天。

綦江区是重庆重要能源基地、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电化产业集聚区,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该区实现社会经济转型、调整城区功能定位的任务越发急迫。环保税实施一年后,在2019年綦江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完善治污设施”等关键词多次被提及,“综合治理、绿色工业、健康城区”的发展目标也逐渐清晰。

重庆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环保税开征一年来,对重庆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推动作用。下一步,他们将更好发挥绿色税制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环保产业,助力重庆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征收环保税不仅有利于实现对重点污染物的减排目标,还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丰富政府对于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手段。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杨国栋也认为,环保税开征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山西来讲,意义重大。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资源和环境税处处长姜亚望说,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征管、加强协作、优化服务,更好地发挥绿色税收的杠杆作用,以税治污,以税减排,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再建新功。(参与本报道的还有:练鹏、陈伟、左艳军、徐怀庚)

本报记者 贺艳 王跃峰 张同鹏 王法坤 徐云翔 李萍

《中国税务报》2月18日B1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