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头版】税收“引擎”发力 江苏“智造”提速
发布时间:2019-02-20 16:19 | 来源: 中国税务报 | 字体:[ 大 ][ 中 ][ 小 ] | 打印本页 | 正文下载 |
![]() |
本报记者 孙军 通讯员 士亮 明清 农历新年刚过,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的厂房已经热闹了起来,数百台加工设备高速运转,到处是一派火热的生产场景。“企业发展到今天,一方面缘于公司在研发上‘舍得’,另一方面得益于税收政策的‘普惠’。”公司董事长韩百峰向记者介绍说,2018年,恒辉编织不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20万元,还收获400万元的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投入越多,减税就越多,给企业转型升级带来动能更大。”韩百峰说。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减免、留抵退税……包括恒辉编织在内的江苏众多“智造”企业近年来收到不少税收优惠“礼包”。数据显示,2018年江苏省为企业办理税收减免4724亿元。其中,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627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138.91亿元。办理出口退(免)税2363.7亿元,成为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创新创业的加速器,为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提供了坚实基础。
智能制造是江苏省近年来发展的重点。统计显示,2018年,江苏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00余家,国家级研发机构145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6.45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536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9个,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39个,均居全国前列,展现出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强劲发展势头。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税收的作用举足轻重。
在供给侧改革引领下,税收如何推动企业奏响智能制造的“变奏曲”,恒辉编织给出了答案。成立于1986年的恒辉编织,最初仅有3间厂房,科技含量低。经过不断的技术投入,公司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编织机械生产研发基地。韩百峰介绍,在企业“蝶变”的过程中,税收政策的支持给了企业发展信心与力量。
同样从税收中汲取力量的还有扬杰电子科技公司。“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税务部门的精准服务,让我们吃了定心丸。这几年,光是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就为我们省下9920万元的真金白银。”扬杰电子科技公司财务总监戴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笔资金节省下来,激活了扬杰电子“智造”潜力,攻克了MOS芯片等技术难题。目前,扬杰电子拥有授权专利200件,成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功率器件“龙头老大”。
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更加突出,加快了智能制造推进速度。
“在‘制造’向‘智造’转变的背后,税收服务越做越实,税收优惠越来越多,仅2018年我们就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1400万元、出口退税2400万元。”回忆起企业发展历程,全国人大代表、云意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付红玲感慨万千。2018年,云意电气取得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7项,商标专利权12项,试用新型专利权63项。税收优惠给企业产品智能化研发装上了新引擎,成就了国内车用智能电源控制器排头兵地位。
在税收政策的助力下,江苏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正在加速崛起。新材料、新能源、软件、节能环保等产业规模居于全国第一,机械、石化、纺织行业主体装备4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制造正以蓬勃的生机引领江苏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跨越发展。
《中国税务报》2019年2月19日头版报 作者:本报记者 孙军 通讯员 闫士亮 汪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