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鞠英:办税厅里的“知心大姐”
发布时间:2019-07-01 18:26 | 来源:中国税务报 | 字体:[ 大 ][ 中 ][ 小 ] | 打印本页 | 正文下载 |
微圆的脸、浅浅的笑,整天陀螺似的转,是鞠英给许多人的第一印象。作为常州市税务局三分局副局长,工作三十多年,鞠英一大半时间都奉献给了办税服务厅。她不畏窗口业务的繁杂琐碎,创造性地推出了一系列惠民便民举措,最大限度挖掘、提升窗口服务效能,让纳税人享受到改革之后的办税之简、办税之便、办税之畅。办税厅里,她是纳税人的“知心大姐”,多年来,“有困难,找鞠英”成了常州纳税人的口头禅。
常州是“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民营经济较为发达。鞠英所在的纳税服务分局,承担着市区8.5万余户纳税人的纳税服务工作。鞠英所在的办税服务厅是全市税务部门对外服务“第一窗口”,作为办税服务厅第一责任人、第一“流动岗”,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她的办公场所来咨询办事的人排着队,即使被提拔为分局副局长,即使临近退休年纪,这种情况也未改变,大家照旧上门咨询。她用理论结合实践,准确的判断、透彻的说理让纳税人从心底里服气。
为了更好地服务纳税人,2011年9月,“鞠英纳税服务工作室”应需而生。鞠英带领工作室成员以专业团队的形式开展纳税服务,采取“6+1”的方式开展服务,推行疑难问题集体会商机制,利用每月“税收政策解读日”的固定阵地,增设市区街道“纳税人之家”流动服务站。每年创新推出菜单式服务举措,在全省率先试行“三岗并行”“预约取件”等创新举措,主动向纳税人提供更为专业、高效、优质的纳税服务,成为全省纳服工作的“先行者”。
无论是在科员、副科长还是副局长岗位上,鞠英始终把学习放在心头。她带头参加岗位技能竞赛,多次在全省“五员”能手竞赛中名列前茅,由她编写的相关业务操作指南,多次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应用。
在机构改革的关键时期,不论是金税三期系统并库双轨测试、电子税务局网上操作,还是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社保费征管业务操作,鞠英一直带领工作室团队钻研政策,找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实际提出解决的新思路、新方法。
2018年7月,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窗口工作量加大,服务压力剧增,鞠英分管的办税服务厅月均接待纳税人达3万人次。还有1年即将退休的鞠英丝毫不懈怠,主动申请打头阵。她总结出了一套创新高效的应急方法,重新划分导税区、自助区和体验区功能,开辟工作室专岗、专窗、专席等方式,赢得纳税人的好评。
2019年,面对减税降费这场“攻坚战”,鞠英带领团队精准传达政策,定向解答疑惑,累计解答涉税咨询近15万件,主动推送各类涉税服务信息4.5万余条。
在许多纳税人眼中,鞠英就是常州税务一个品牌,代表着便捷、高效、热情的税务服务。认识或不认识、甚至是辖区外的纳税人,有问题也会第一个想到她。对工作室团队,她始终要求:纳税人反映的棘手事不能说“不清楚”,不能简单地说“不能办”,必须在政策权限内给出解决方案,暂时不能解决的,必须建立工作台账,及时跟踪回访。截至目前,工作室在市区范围街道、社区设立25个工作室延伸点,开设以零散纳税人为主的4个QQ群,以记账公司为主的2个微信群,提供不见面线上咨询、办税辅导,覆盖市区范围近50%纳税人。
(作者:胡韬 叶靖 胡旭东 本报记者 徐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