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苏州争做“中国智造”排头兵 税收助力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9-09-25 16:54 | 来源: 新浪网 | 字体:[ 大 ][ 中 ][ 小 ] | 打印本页 | 正文下载 |
![]() |
“苏南模式”、“乡镇企业”、“国企转制”、“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起这些耳熟能详的经济名词,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40年改革开放大潮中砥砺前行的苏州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前列。原有的苏南模式也正在发生蜕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苏州争做“中国智造”排头兵。这个过程中,税务部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政策导向,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营老厂谱写行业“独角兽”之奇
成立于1974年的常熟国营低压开关厂,从90年代的亏损企业,通过推行股份制改造、专注细分领域等措施,一路发展为国内低压电器的排头兵,主要产品占行业中高端市场15%左右,市场占有率第一,承接国家“2025”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并通过验收,是名副其实的行业“独角兽”。2019年,该公司的减税降费总额预计将达3500多万元。
公司法人代表王春华介绍道:“减税降费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有助于我们加大科技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让我们更有信心面对西门子、施耐德等老牌国际企业的竞争。”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堪称苏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时代缩影。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时任厂长唐春潮同志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带领连年亏损的常熟开关厂先后进行了六次重大体制机制创新。
1998年,公司进行第一次改制,企业性质由国营变更为股份合作制。改制后,员工积极性大幅提高,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在行业中崭露头角。2000年和2004年,为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公司分别进行了第二、第三次改制,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的影响力迅速攀升至行业前列。2005年和2008年,为进一步兼顾效率与公平,企业进行了第四、第五次改制,让广大员工更多地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使企业发展成为行业公认的排头兵。
2010年公司进行第六次改制,废除股份终身制,规定股东退休时必须转让出所持全部股份,注销自然人股东身份,同时将其他优秀人才充实到股东队伍中,并将相关规定写入公司章程。
在企业改革创新的历程中,税收政策的支持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实施,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并明确了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从税改前的33%降低至15%,减税幅度超过了50%,获得超千万级的大红包。
税政红利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未来企业的竞争,是研发的竞争、产品的竞争,而不再区分企业所有制性质;谁研发出好的产品,谁就拥有未来。这个政策的出台,更加坚定了常熟开关走自主创新的实体经济之路,在研发领域、研发人员占比、研发投入强度和高新产品销售比例等方面,均有了明确的目标方向。
公司股东会达成共识,将税收优惠资金全部投入到研发中去,确保研发不断、新品不断、技改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社会的贡献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税务部门加大服务力度,引导企业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加大研发投入,让优惠政策落地,助力企业发展。
常熟开关的发展结果表明,国家政策和税收支持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徐志刚表示:“近年来,随着增值税税率降低和研发加计扣除比例提升等一系列减税降费等政策的落地,企业的负担进一步降低,常熟开关将在政策指引下,继续苦练内功、做好自己的事,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奋勇前行。”
“泥腿子办厂”逆袭为“华夏第一钢村”
1984年8月,在苏南地区曾经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江苏张家港永联村,被嘲笑为“泥腿子办厂”的永联轧钢厂正式建成投产。35年过去,江苏永钢集团已成为一家集炼铁、炼钢和轧钢为一体的大型联合钢铁企业,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15位,年产钢量900万吨,产品应用于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等知名工程。2018年,永钢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0亿元,利税超80亿元,是“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昔日的穷村被誉为“华夏第一钢村”,成了“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永联村民戴向平对此深有感受,他在永联小镇经营着两家超市,依靠永联村乡村旅游的发展还有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扶持,他的小日子红红火火。他说:“以前我们这里是穷村,家里老人说起小时候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如今我们比城里人过得还舒服。”
1984年,从抗美援朝战场上下来的三等甲级伤残军人吴栋材带领永联村民,打破“以粮为纲”禁锢,挖塘养鱼搞副业;冒着“割尾巴”风险,卷起裤脚“无米之炊”办钢厂;探寻“以工补农”发展道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初,永钢集团两次改制,吴栋材老书记决定将永钢集团25%的股份留给永联村,村集体每年可支配收入超一亿元,是村民们口中“共产党载下的摇钱树”。
如今,党中央和国务院持续推出的减税降费再次为永联和永钢送来了真金白银的红包。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永联村党委书记、永钢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吴惠芳说:“2019年4月1日开始,增值税税率由16%降至13%,永钢集团预估全年上缴增值税约6亿元,预计全年可以少缴增值税1亿元左右。新个税法的实施,永钢集团共有8600多名员工受益,每月个人所得税减免达到198万元,下降降幅达到75%。长期以来,税务部门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大幅精简办税资料、简化办税流程,打造‘苏州微税务’,微信办税、智能咨询等智能产品的广泛应用,实实在在给永钢集团和永联村减轻了负担、增添了动力。”
民企“跨界”缔造“生物医药硅谷”
“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很难。很幸运,在我创业的这几十年里,国家不断推出各种利好的税收政策。刚开始,我们和日资合作,享受到了‘两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为我们走向世界省了好大一笔路费。之后,因为我们的出口量大增,还能及时享受出口退税政策。一面省,一面退,在国家的双重税收优惠政策的优惠下,咱们才能飞速发展。” 面对记者,香塘集团董事长顾振其侃侃而谈。
该集团是一家靠生产工艺拖鞋起家的本土化民营企业,初创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就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销工艺拖鞋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香塘集团积极谋求产业多元化,高端化,目前,已投资如 “斯坦康”“金盟”等9 家生物医药企业,已成功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为“生物医药、化纤新材料、金融创投、地产置业”为主体的现代企业,2018年营业收入达88亿元,贡献税收近4亿元。
“企业转型之路远比说起来的复杂,资金紧张,研发阶段资金回笼慢,这些都叫我动摇过,但最后,还是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系列税收优惠大礼包给我了定心丸。包括按15%低税率减征企业所得税、购入的研发设备一次性税前扣除,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都是给企业创新输血,我们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都在1000多万元,其中满足加计扣除条件的金额就近千万。”
谈及减税降费,顾振其感慨不已,“一轮又一轮的减税降费政策,税务局工作人员上门宣传新政,辅导我们第一时间享受新政红利,国家红利直接转变成企业红利,这是国家在替企业给员工加薪呀。”
国家税务总局苏州市税务局总会计师华琮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这40年,税务领域多项关乎国计民生的改革不断推出,从上个世纪的 ‘利改税’、到新世纪的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营改增’、个税改革、大规模减税降费……税收在推动苏州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税务部门的各项改革也是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苏吉赋 王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