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回娘家”
发布时间:2020-12-08 10:50 | 来源: 中国税务报 | 字体:[ 大 ][ 中 ][ 小 ] | 打印本页 | 正文下载 |
“戚书记回来啦!”伴随着村民的欢呼声,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同兴社区这个宁静的村庄一时间热闹了起来。听说原驻村“第一书记”戚国义回到“娘家”探亲,乡亲们纷纷走出家门迎接,不一会儿,村部便挤满了村民,大家围着戚书记嘘寒问暖,笑声连连。
“戚书记,大伙儿都很想念你啊!”现任同兴社区党支部书记焦庆文握着戚国义的手热情地说。虽已进入初冬,同兴社区并没有往年的萧瑟景象。反季节特种水产养殖基地,新一茬的龙虾苗刚刚投放;村头的厂房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设备制作成衣……“戚书记,你看现在的同兴社区生机勃勃,这都是你带领大家伙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发自内心感谢你啊!”焦庆文的一番话,引发了在场村民的共鸣。
戚国义,是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派驻灌云县的驻村“第一书记”,是被乡亲用77个手印再次请回的“扶贫战士”,是江苏省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两度在灌云县扶贫,4年多的时间里,他用汗水与智慧,帮助村民把一块块“贫困”的土地变成了“希望”的田野,而他自己,也早被这里的乡亲们当作了亲人。灌云的这两个村庄,成为戚国义心心念念的“娘家”,虽已离任,但心中总是牵挂,时常要回来看看。
这次回“娘家”探亲,戚国义最先去的,是心里最牵挂的71岁的老人——陈演花家。
陈演花老人的丈夫10年前就因病去世了,儿子、儿媳妇都身患残疾,养育孙儿瑞瑞的担子,重重地压在了七旬老人陈演花的肩上。了解这一情况后,戚国义多次送钱物到老人家里,一直关心老人一家的生活。
在陈演花家,戚国义一边仔细翻看瑞瑞的家庭作业本,一边问起老人的生活情况。得知老人身体无大碍,孩子近期的学习成绩也比以前进步不少,戚国义很高兴。临走时,他将牛奶、食用油等慰问品交到陈演花老人手里,并叮嘱道:“要让孩子多读书,有困难告诉我。要相信共产党,不会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辍学……”
坐落于村东头的一座新落成的三开间大瓦房,是于2019年底脱贫的马运梅家。得知戚书记要来,67岁的马运梅激动不已,早早泡好了茶水,把桌椅擦了又擦。
2018年,马运梅的儿媳妇得了重病,为了治病,家里原本用来盖房的积蓄全部花光,一家子几口人只能挤在不到几十平方米的危房里生活。看到如此景象,当时初到同兴社区的戚国义下定决心,要做好危房改造,让所有乡亲都“居得其所”。在短短的半年间,戚国义就筹措了30余万的扶贫资金、危房改造基金和后方单位职工捐款,对同兴社区10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马运梅家得到了4万元扶贫资金的支持。
又小又破的危房推倒了,随之而起的是正屋三间大瓦房、两间偏屋瓦房,房子墙上都刷上了洁白的涂料,院子里地面打了水泥地平,四四方方的小院子还拉上了简易的院墙。马运梅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2019年年底实现了脱贫。
眼看着戚国义提着慰问品进了小院,马运梅一路小跑前去迎接。“戚书记,你来同兴社区扶贫两年多,帮我家脱了贫,过上了好生活,却连我家的一口水都没喝过。今天,无论如何请你留在我家喝口茶、吃顿饭……”马运梅紧紧地拉着戚国义的手说。
“老嫂子,谢谢你的好意。你们日子好过了,我也就放心了。这次回来时间短,我要多跑几家看看,免得乡亲们的牵挂。”戚国义看着马运梅一家生活的新变化满是欣慰。
行走在同兴社区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一辆辆小货车、三轮车在路上来回穿梭,路过的乡亲们热情地跟昔日驻村的“第一书记”戚书记打着招呼。修建下水道、铺建水泥路、安装路灯……当初推进的一件件民生工程如今让村民们受益多多。更让他们长远受益的,是戚国义当年在社区建设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如今,33个经济大棚、66个水产养殖池已经成为同兴社区的“聚宝盆”,让社区集体收入有了保障,也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勤劳致富。
“现在村里的水产养殖做得不错,你们要加强管理,争取多出效益……”回程路上,戚国义边走边和现任同兴社区党支部书记焦庆文探讨社区现在的发展、未来的规划。“我希望同兴社区越来越富裕,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望着这一片曾经奋斗并倾注了满满心血的乡土,戚国义满怀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