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顺应改革大势 系统谋划推进 构建税收综合共治网格化管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1-05-27 15:19 | 来源: 无锡市惠山区税务局 | 字体:[ 大 ][ 中 ][ 小 ] | 打印本页 | 正文下载 |
2020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无锡市惠山区税务局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新发展理念,以织密“全覆盖、无死角”的税收共治“天网”为目标,始终坚持“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思路,在全区全面推广税收综合共治网格化工作,在提升精准监管、优化宣传服务、强化堵漏挖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效应,探索打造精诚共治的“惠山样板”,促进“网格+税治”税收治理新机制在区级层面落地生效。
一、“三融入、三理顺”,践行共治新发展理念
(一)融入地方政府改革大局,理顺网格化机制
2020年,地方政府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在镇(街道)层面设立“一办七局”,区共治办以镇(街道)机构改革为契机,将网格化工作融入改革中:一是理顺网格化管理部门。明确各镇(街道)财政局做好综合共治网格化相关工作;二是理顺网格化工作职责。将网格化税收综合共治任务列入地方政府考核工作;三是理顺代征站人员身份。按照“任务一主管两身份”原则,明确各代征站统一由镇(街道)财政局管理,代征站人员对内为协护税人员,对外为网格员。从制度层面确立了基层网格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和人员构成。
(二)融入税收治理现代化大势,理顺网格化队伍
惠山区共有委托代征工作站7个,人员59人。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税收监管的不断完善,代征站人员已由“代征”向“协管”转型。惠山区税务局充分利用代征站人员熟悉税务事项、与税务部门结合紧密的优势,将代征站外勤人员作为专职网格员,在利用原有兼职网格员的基础上,吸纳村(社区)会计、园区管理人员作为兼职网格员,形成“专兼结合”网格化队伍。
(三)融入区域社会治理大事,理顺网格化职责
税务部门要解决管理对象广、经营多元化、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必须融入全区网格化社会治理中,实现“一张网、全要素”。惠山区税务局将税务事项嵌入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平台中,由专职网格员开展“面广量大、非执法性”工作,包括信息采集、提示提醒、税收宣传;由兼职网格员负责园区、村一级的信息提供、部门联络,为区域社会治理提供新的路径。
二、“三结合、三突破”,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坚持系统推进和制度引领相结合,实现工作机制突破
惠山区税务局坚持一体布局、系统推进,实现人员、事项、考核等机制的全面覆盖,在网格化工作长效机制建立方面取得突破,改变了以往综合共治“运动式治理”的局面,实现镇、村一级的专人专职专责。一是领导重视。惠山区网格化工作从谋划之初就受到了区政府领导的重视,《惠山区税收综合共治网格化管理工作意见》的出台获得了区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方力区长亲自参加网格化推进会,动员全区全面开展税收综合共治网格化工作。二是系统推进。通过压实各级领导主体责任,“区+7个镇(街道)”两级层面均明确了税收综合共治网格化工作的组织架构,形成“落实方案+人员管理+事项管理+绩效考核”相关工作机制并正式发文,以机制建立促工作落实。三是规范操作。发布网格化工作事项操作指引,详细说明每个事项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网格员职责和税务分局后续管理要求,明确网格员“做什么、怎么做”,杜绝“缺位、越位”现象。
(二)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实现资源保障突破
突破原有的网格员框架,从人员配置、人员管理、保障机制上着手,确保网格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解决原有兼职网格员因从事多项社会性事务,开展税收网格化工作的精力和积极性无法保障,业务能力也存在不足的问题。一是人员配置上选优配强。充分利用原有兼职网格员,同时每个镇(街道)配置不低于5个专职网格员,形成“45个专职+231个兼职”网格员队伍,覆盖全区“60个专属网格+557个综合网格”。二是人员管理上规范高效。由各镇(街道)财政局负责对网格员开展人员考核、日常监管、工作作风等规范化管理,税务局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督查,由镇(街道)纪检部门对网格员实施严格的廉政监督。区共治办组织全区专职、兼职网格员共321人次进行全业务培训。三是保障机制上严管厚爱。各镇(街道)制定专职网格员绩效考核办法,由财政部门保障,坚持“固定+浮动”的原则,按不低于1万元/人作为“浮动”考核,与网格员工作量、工作质效挂钩,激发工作积极性,同时统一工作手机、服装和工作证件。每年评选综合共治网格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区年终综合治税考核中加大网格化治理的奖励力度。
(三)坚持压实责任和上下联动相结合,实现推进方式突破
既压实各镇(街道)主体责任,又由区共治办定期开展调研督导,协调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网格化工作在全区迅速推广,平稳运行。一是层层压实抓落实。制定《惠山区税收综合共治网格化管理工作推进方案》,根据工作阶段排定时间表、路线图,各镇(街道)对照方案进一步细化职责,责任到人,对表对标落实到位,区共治办建立例会机制、通报机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建议。二是环环相扣抓试点。按照“整体规划、先行先试、问题总结、全区推广”的实施路径,2020年7月在前洲街道开展先行先试,在实践中理顺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机制、固化工作模式,为后续全区推开形成可复制的样板。三是步步为营抓推进。2020年10月在全区全面推开网格化工作,由各镇(街道)定岗、定责、定人员,做好工作保障。在去年全区运行平稳的基础上,今年在事项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打造升级版网格化税收共治。
三、“三补齐、三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补齐税源管理短板,提升税收治理能力
税收综合共治网格化补齐了税源管理中的网格化短板,确保税源监控“无盲区、无死角”,形成“数据获取(镇、街道提供初步情况)——信息补充(兼职网格员提供)——需求形成(税务部门精准分析)——任务走访(专职网格员采集可用信息)——税源管理(税务部门风险提醒)——后续管理——督导考核”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实现精准监管。以厂房租赁管理为例,由属地税务分局征管专员与镇(街道)共治办对接,定期获取辖区内新办纳税人的厂房租赁信息,兼职网格员负责信息补充,由税务部门开展数据比对,筛选出未进行税源登记的纳税人,推送专职网格员开展实地走访,采集厂房租赁的面积、租金等基本信息,提醒纳税人按规申报税款,并由税务部门开展后续风险管理。
(二)补齐税源信息短板,提升堵漏挖潜能力
通过“经营地址核对”、“未办税务登记排查”、“建筑项目预缴”等项目化运作,提高了税收基础数据的准确性,防止“跑冒滴漏”,有效提升堵漏挖潜能力,去年试运行以来,共下发2030户网格化工作任务,实现税款4395万元。一是精准画像。针对经营地址错误的企业,利用专职网格员开展实地走访,采集是否开业和真实的经营地址,对实地无法找到的单位,联系村(社区)兼职网格员,利用政府部门信息优势,准确定位企业位置,累计变更纳税人地址284户、联系方式211户。二是靶向施策。推送“未办税务登记”298户,排查出已经营但未做税务登记的纳税人35户,由税务部门跟进督促办理;推送“建筑项目预缴偏低”77户,入库建筑项目预缴增值税、环保税、房土两税等各类税收2088万元;网格员将走访过程中发现的关联问题传递给属地税务分局,开展后续管理,共发现“一址多照”、漏征漏管户28户,采集厂房租赁、土地税源信息65户,年新增稳定税基1020万元。三是精细服务。以便民服务、宣传提醒为重点,开展自然人税收服务、社保费征收服务管理,推广江苏税务APP,引导484户“双定户”自开票,同时在任务走访过程中发放减税降费、税收优惠宣传手册,让企业充分享受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便民办税措施,切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补齐质量管理缺失,提升工作质效
区网格化工作意见明确了委托代征站外勤人员的人员身份、工作内容、管理规范,通过新的激励模式和监控机制实现“双轮驱动”,专职网格员按规操作的意识、工作积极性得到提升,下发的2030户工作任务,无一户超期,经税务部门复核,准确率达到97%,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专职网格员发现了87项关联问题,向区共治办提出了15项意见建议、工作需求,凸显了专职网格员的业务优势;兼职网格员向税务部门提供425条信息,帮助准确定位企业83户、排查漏征漏管户24户,完善房土两税税源信息71户,有力防范税收风险。
经过近半年的运行与探索,惠山区网格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机制优化、事项统筹、软件支撑等方面还需要持续改进提升。下阶段,惠山区税务局将进一步固化网格化工作事项、操作指引、时间节点,加强网格员管理督导,做好信息应用和成效评估,积极推动税收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