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集成要素资源 深化以数治税 探索推进“四精”智慧税务建设

发布时间:2021-08-16 09:26访问次数:来源: 无锡市惠山区税务局字体:[ 大 ][ 中 ][ 小 ]打印本页正文下载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四五”时期税收征管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也为税务系统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明确了方向和着力点。国家税务总局无锡市惠山区税务局认真学习领会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聚焦《意见》提出的“四精”要求,将《意见》明确的任务安排逐项细化为具体行动,探索打造“税务执法更精确、税费服务更精细、税务监管更精准、税收共治更精诚”的“惠山样板”。

一、立足“三定”促规范,税务执法更精确

《意见》围绕“不断完善税务执法制度和机制”,提出了多项提升税务执法精确度的举措,落实到基层税务机关,就是要建立“岗责统一、分工明确、执法规范、内控有力”的精确执法体系,提升税务执法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一是定岗位职责,解决“做什么”。精确执法的前提是严格执行征管职责清单和操作规程,并以此为基础,为干部量身打造《岗位作业指导书》,以岗位为维度,对省局清单规程中事项的各环节重新组合,对应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明确基层分局各临时工作组、各岗位的工作内容、操作规程、执法标准,税务干部只需“对号入座”,就知道自身岗位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二是定执法方式,解决“如何做”。围绕两个“精确”,进一步优化税收征管方式方法。将“数据分析团队化、风险防控精准化”作为风险管理任务的基础环节和必经程序,力求执法对象“精确”。将提示提醒策略这股“活水”引入税收执法流程,作为风险应对的前置程序,由纳税人对照提醒开展自查,建立“事前、快捷”的风险防控体系,力求执法方式“精确”;三是定内控机制,解决“怎么防”。基于总局内控监督平台开展拓展应用,在《岗位作业指导书》岗责体系基础上,加入流程图、岗位风险点、风险管控举措,编制《内部控制制度手册》,明确各岗位应该“防什么”、“怎么防”。建立内部风险防控指标,将指标嵌入金三内控平台定期扫描,对疑点数据推送责任人员进行整改,以监管体系创新推动监管能力现代化。

二、打造“三化”促优质,税费服务更精细

精细服务是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获得感的有效手段,其着力点在于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加强纳税人需求管理,以需求、问题为导向建立良好的优化反馈机制,促进税费服务的“便捷性”和“高品质”。一是办税缴费便利化。大力推广网上办税、掌上办税、电话办税、邮递办税和自助办税“五位一体”非接触式服务,在办税大厅推广自助开票机,压缩开票时间,并通过采集信息、设立预警指标,智能防控风险。推广江苏税务APP,引导纳税人、自然人掌上咨询、查询、办税;二是宣传辅导个性化。通过办税服务厅、12366服务热线、阿福税通征纳互动平台等渠道多方位采集纳税人辅导需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整合,分析筛选出纳税人最为关心、最易出错的项目,采用“直播课”、“云讲堂”等更为生动的方式进行解读,提高辅导的针对性;三是纳税服务品质化。针对税收辅导精准性不足的问题,落实“重点企业专人联系,优惠政策实时提醒,政策问题随时沟通”的服务方式,打造品质化服务。组建“纳税服务体验师”团队,由体验师收集日常办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议,由税务机关“把脉问诊”,税企共建优化办税体验。组建“纳税人之家”专家巡讲团队,对IPO、股权转让、出口退税等复杂事项实施精细辅导,开展进园区、进社区、进商会“三进”宣讲活动,确保“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三、聚焦“三新”促实效,税务监管更精准

《意见》围绕“精准实施税务监管”提出三大举措,其目的就是要提高税务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以大数据分析、信息化平台为依托,推行“数据获取+团队分析+精准提醒+纳税人自我纠正+递进应对”的监管模式,实现税务监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一是理念创新,实现“以数治税”全覆盖。要想实现“以数治税”,首先要提高干部数据分析的意识和能力,要高度重视数据在日常征管中的支撑作用和指向作用,对风险识别、BIEE智能分析工具开展培训,筑牢“数据驱动”理念,做到“依数据决策、依数据监管”;二是制度创新,构建“风险+信用”共同体。对风险应对任务落实“全税种分析、一体化应对”,确保应对对象、疑点精准,避免任务多头下发。分类分级配置风险管理资源,形成提示提醒、综合风险、专项风险等风险分类,根据各类风险任务的难易程度、业务量、人员能力配置人员。对信用良好的纳税人提供办税缴费绿色通道、“容缺受理”服务,深化“银税互动”,发挥信用奖惩作用,提升纳税人遵从度;三是平台创新,支撑“递进管理”新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撑新型监管体系:如在电子税务局增加线上风险提示提醒功能,对风险识别指向精确的纳税人,线上推送风险提示提醒函,加强税收风险的事前防控,对纳税人自查不到位的,再开展约谈、核查等“递进式”应对策略,促进纳税人自我纠正、自我改进,减少和压缩入户次数和频率。

四、围绕“三强”促合力,税收共治更精诚

加强精诚共治是促进税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路径,能够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管理资源和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基层税务机关应结合自身实际,持续开展工作实践,探索如何构建精诚共治新格局,提高税收共治的“融合度”和“集成度”。一是强清单推进,协同共治更“顺”。突出“党政领导”作用,压实政府部门共治责任。成立“区级机关——街道乡镇——社区村委”的三级税收综合共治领导小组,聚焦重大项目立项、土地拍卖、大型建筑项目等重点方向,定期采集税收共治成员单位的涉税数据,由税务部门开展精准分析,形成“共性+个性”目标责任清单,通过强化政府督导考核,由各镇(街道)对标落实;二是强部门联动,监管方式更“优”。积极推进跨部门协同监管,汇聚监管合力。明确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职能部门的涉税协作事项,在不动产转移、股权转让、环保税复核等方面开展部门联动。建立健全税务、法院联动协作机制,加强司法拍卖税款扣缴强制执行,明确破产企业债权申报流程、管理人职责、资产处置税务处理等内容;三是强网格管理,税收治理更“实”。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大局,建立“全覆盖、无死角”的税收共治网。以委托代征站外勤人员为专职网格员,村(社区)会计、园区管理人员为兼职网格员,依托政府网格化联动平台,常态开展“经营地址信息采集”、“建筑项目预缴偏低提示提醒”等采集、提醒、服务类事项,发挥网格化税收共治的服务效能、增收效能和减负基层的效能,推进“网格+税治”税收治理新机制在区级层面落地生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