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江苏:强化税职能 做好水文章

发布时间:2021-08-25 08:45 访问次数: 来源:中国税务报 字体:[ 大 ][ 中 ][ 小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江苏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江苏最鲜明的自然与人文符号。作为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江苏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保护、水生态平衡的关系,不断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

环境保护税开征3年多来,江苏税务部门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深入引导广大企业秉持绿色理念、加大环保投入、抓好节能减排,做好水文章,环保税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全省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

环境绿色蝶变:水文章背后的税动力

近年来,江苏的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岸更绿了,这是老百姓亲眼可见的显著变化。看得见的美丽环境背后,以环保税为主体的绿色税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南通市如皋富港水处理有限公司,每年从化工园区、石材园区等地接收来的1500万吨工业废水,经过水解酸化、高密度沉淀等工艺后变得清澈透亮,不再构成对周边水体的环境容量压力。污染治理能力的提升,源自如皋富港响应长江大保护号召投资建成的应急水池等技术设备。这些设备的建成投用,每年可为如皋富港节省环保税185万元,使其拥有更为充裕的转型升级资金。

扬州恒润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则先后投入12亿元用于“绿色工厂”建设,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点“绿”成“金”。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杨俊秀介绍,今年他们新建了综合水处理站,采用超滤反渗透工艺进行厂区雨污分流,达到了废水零排放的目标。今年1月~7月,公司缴纳环保税47.5万元,同比下降88.6%。

企业迭代升级:水文章背后的税服务

江苏是水域大省,江河湖泊遍布,自然禀赋为江苏带来了发展契机,也成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中的最大变数。江苏税务部门不断加强对沿水企业、涉水企业的引导和支持,使其在绿色税制的落实中收获发展成效。

坐落于南京市建邺区的江苏金陵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江心洲污水处理厂被称为南京最大的“水肺”。目前,该厂已进行了三轮升级改造,每日处理生活污水67万吨,出水标准达一级A标准,有效改善了长江南京段水环境。“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让我们享受到了更多的税收优惠。2020年,公司享受环保税减免20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享受环保税减免1400多万元。这些税收优惠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也为我们继续探索更绿色、可循环、低能耗的污水处理发展模式提供了强劲动力。”公司财务负责人朱睿超说。

在江苏,沿大运河地区,古码头、古驿站、古村落众多,千余年的文化积淀至今仍熠熠生辉,这让大运河沿岸也成了环境保护的重点。自环保税开征以来,江苏利淮钢铁有限公司为满足生态环境治理要求并有效降低税负,持续加大环保资金投入,近3年来投入近4亿元。“公司缴纳环保税税额也在逐年递减。”公司财务负责人黄志虎说。

沿太湖地区,是经济繁荣的“人间天堂”,更是绿色发展的示范区。环保税的开征,也给沿湖地区企业带来了转型升级机遇。江苏江南高纤股份有限公司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后,污水排放量和排放浓度同时下降,水污染物环保税比原排污费下降93.2%。

社会协同共治:水文章背后的税协调

伴随着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江苏税务部门全面深化与财政、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协作配合,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税务牵头、部门参与”的协同共治体系,联合开展节能环保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辅导,联合打击生态环境和税收违法行为,在服务与执法并重过程中充分发挥环保税双向调节作用。

3年多来,江苏税务部门连续与生态环境部门实施环境联动执法,特别是对太湖流域饮用水保护区内、主要入湖河道两侧企业开展了联合检查,对偷排漏排、数据造假等恶意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仅无锡市就查处违法案件4752起,税务部门提请生态环境部门复核环保税涉税企业900余户次。

在全省范围内,各地将环保税作为环境保护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围绕生态环境治理需求积极融进去,全面协同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南通市聚力长江生态修复,大力整治“重化围江”问题,打造“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的示范样板。当地税务部门持续强化“以税护绿”,在企业环评审批阶段提前介入,全面开展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工作;在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阶段紧密跟进,倒逼企业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和税收政策。

在环保税“税务征管、企业申报、环保监测、信息共享、协作共治”的征管模式下,江苏省税务局开发“环保税协作共治平台”,统一架构、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流程,不仅实现了税务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涉税信息的互通共享,还满足了部门之间高频度任务流转的硬性需求。扬州市与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签订《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战略合作协议》,逐步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体系,为环保税征管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保护提供强大技术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