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力量”助力光伏产业驶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2-11-21 10:27 | 来源: 江苏经济报 | 字体:[ 大 ][ 中 ][ 小 ] | 打印本页 | 正文下载 |
![]() |
今年以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克服疫情及国内外经济下行影响,税收收入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总量位居全市第一位。其中,光伏产业功不可没,1至10月份共计入库税款25.81亿元,同比增幅586.73%。这份可喜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税惠政策的赋能驱动和税务部门的服务保障。
税惠“充电”,企业创新“主引擎”加速推进
江苏中润光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太阳能电池、多晶硅片制造和销售的企业,“今年企业购买了一批近6000万元的先进机器设备,逐步增多的资金占用增加了企业的发展压力。留抵退税政策的出台就像一场‘及时雨’,有效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该企业财务负责人樊祥森表示,2036.34万元的退税款让公司有了充足的资金,能够大胆投入研发生产,推动材料工艺更新换代的速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创新发展、行稳致远。
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出台后,徐州经开区税务局第一时间组建税收专家顾问团队,通过“下企业、走基层”的形式,定期走访、开展座谈,精准对接企业涉税需求、掌握企业情况,根据企业规模及特点,开展针对性政策解读辅导,及时将各项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
“国家政策支持是我们发展光伏产业的关键。税务部门精准把握企业发展规律,悉心服务、耐心辅导,更加坚定了我们企业的发展信心。”谈及未来,樊祥森充满希望和干劲,当前公司发展势头良好,销售额逐月攀高,预计今年销售规模将超过100亿元大关,公司拟在创业板上市,正在持续稳步推进。
服务“加码”,税收营商“软环境”持续优化
金秋十月,徐州市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院内,一边是全线满荷的火热生产,一边是新增技改项目的繁忙建设。4.6万吨颗粒硅项目建设基地,十几台大型吊机“铁臂”高擎,装置钢架构拔地而起雏形初现。该项目于今年6月21日打桩,目前已完成多个关键节点的桩基施工,部分厂房钢架构的第一节主梁柱正在安装。近700名建设人员奋战一线,打桩、土建、设备安装……大家为了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上紧发条全力冲刺。
为服务好光伏产业,徐州经开区税务局从光伏产业整体税负情况、涉税风险情况、税费服务需求等方面推出“首席税务联络员”制度,根据企业诉求,以“一户一策、专属服务、精准辅导”的方式,破解企业税收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和政策模糊性等问题,持续提升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质效。
“前三季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5501.56万元,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征78153.15万元的企业所得税。当前,主要产品价格处于历史高点,产销两旺,入库税款同比增长452.6%,预计2022年税收收入将创历史新高。”江苏中能硅业财务负责人张回予介绍道,这一减一增之间,税务部门为进一步增强光伏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企业将锚定创新、不断发力,大干四季度,冲刺“全年红”,以早日实现总计10万吨的颗粒硅产能。
数据“赋能”,经济发展“硬实力”有效提升
光伏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一项在国际上占有技术、产业和市场领先优势的产业。近三年来,徐州经开区内光伏产业总量不断增长,年总销售额由2019年83亿元增长至2021年147亿元,累计增长77.11%。2022年1-9月,销售额已达235.23亿元,同比增长158.47%,随着产业发展,光伏行业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期。
今年以来,在“双碳”目标引领和全球清洁能源加速应用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为更好地助力企业轻装前行,徐州经开区税务局将大数据筛选与企业行业分类统计相结合,以“查、比、核、对”四步法,为企业精准“画像”。运用税收风险分析工具,围绕企业决策、管理、执行、供销各个环节,研究制定专属事项、专属行业、专属集团的税务风险管控体系,促进企业自上而下提高税收风险防控能力。
“在一次同上游企业业务往来的时候,我们无法准确把握增值税进销项业务处理。税务部门在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站在整个光伏行业的视角,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往来、发票的开具和收取等角度,详细讲解了关联企业间的动态过程。并通过数据分析,关注到光伏行业上下游企业间业务方面潜在的涉税风险,对我们规范涉税业务帮助很大。”江苏协鑫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柳召军介绍道。
徐州经开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税务部门将持续推动各项税费支持政策落实落细,从优服务、抓落实、提质效、防风险等方面着力,营造更有利于光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和服务氛围,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增长,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税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