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你好,这里是“火烈鸟热线”

发布时间:2022-04-06 09:38 访问次数: 来源:中国税务报 字体:[ 大 ][ 中 ][ 小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我叫黄艳,是国家税务总局张家港市税务局乐余分局的一名普通税务干部,同时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国第一个抗击抑郁症公益论坛——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的版主。26年来,我用爱心之火照亮孤独的灵魂,先后帮助2000多名抑郁症患者走向阳光人生。最近,受全国妇联推荐,我入围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

从自救到救人的“涅槃”

1996年,我父亲不幸患上急性白血病,从确诊到去世仅1个多月。当时我18岁,突如其来的变故击碎了我原本幸福的生活。

父亲的猝然离世给我和母亲带来沉重打击,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旅途,麻木、消沉、悲观、焦虑,所有的负面情绪不断纠缠着我,让我无处可逃。原本爱说爱笑的母亲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药物治疗后仍然整日目光呆滞、不言不语,像机器人一样没有情感起伏。当时,我身边的同龄人都在冲刺备考、求职深造,而我却被抑郁症这个以前从未听说过的病魔包围了。

父亲生前是一名税务干部,在母亲被确诊为抑郁症后,父亲单位的领导和同事给了我们很多关爱和照顾,并鼓励我要走出来,承担起这个家庭的责任。

就这样,我从零开始自学心理学知识,并开始在网络上搜寻和抑郁症相关的信息,治疗母亲的同时也治疗自己。靠着身边人的陪伴、陌生网友的关怀、专业的心理辅导,我成功战胜了病魔,并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从被折磨的患者转变为可以治病救人的“医者”,我完成了从自救到救人的“涅槃”。

“火烈鸟热线”:“我永远都在”

走出抑郁阴影后,我做了一个决定:让自己化作一团爱心之火,帮助他人。

2002年,我以“火烈鸟”的名字加入全国第一个抗击抑郁症公益论坛——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并逐渐成为版主。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与曾经的我一样的抑郁症患者和家属,用自己的故事鼓励深陷泥淖的他们,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指导被抑郁困扰的人。

2009年,我开通“火烈鸟热线”。白天,我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纳税服务窗口倾心服务,遇到哪个纳税人心情不好时,就顺便和他聊一聊,疏导一下心情。每晚7点到9点,一张书桌、一台电脑、一部电话,是我雷打不动的“火烈鸟热线”时间。20多年、7000多个夜晚,我坚持为抑郁症患者点亮一盏明灯,成为温暖他们及其家属的“火姐姐”。通过热线电话,我用温暖柔和的嗓音扫去他们心中的阴霾,用一团爱心之火照亮他们的内心世界。

还记得2013年10月那个深夜,大连网友小王在电话里泣不成声——产后抑郁的她已经写好遗书,准备结束生命。

我耐心地引导小王向我倾诉,然后和她聊孩子和父母、聊美丽的夜色、聊我自己的故事,她终于敞开心扉,哭着对我说:“姐姐,谢谢你能听我说这么多。我还有宝宝,我还不想死。”听到她这么说,我舒了一口气,她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挂了电话,窗外天已经蒙蒙亮,不知不觉我和小王竟然聊了一整晚。老公让我请假在家补补觉,但我不能因为个人的事情耽误工作。

有时候,帮助抑郁症患者并不能只关注个人本身,他的家庭也至关重要。随后,我想办法联系到小王的丈夫,经过我的解释和引导,他也从不理解到下决心陪伴小王共同对抗病魔。

两年后,小王给我写了一封信:“火姐姐,是你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孕期的每一天我都在焦虑和抑郁中煎熬,如果不是你,我的娃娃早就成没妈的孩子了!我一定会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还有一次,我在外地出差培训,睡梦中被电话惊醒。来电话的是江苏的小张,她通过论坛和我相识已有13年。2009年临产的她曾因重度抑郁提前破水,生命垂危,之后又面临产后抑郁,一直不愿接触社会,因此成了热线的长期“听众”。

怎么能让小张重拾信心,步入正常生活呢?我思来想去想到一个好办法——和自己做同行!我鼓励小张学习会计知识,参加自考,并为她买来参考书,业余时间当她的“私人教师”,用工作这座桥梁把她和社会重新连结在一起。看着曾经深陷抑郁的小张一步步成长为“张会计”,他们全家人都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20多年来,我的“火烈鸟热线”面向所有人公布,“我永远都在”“你感觉不舒服了,随时可以联系我”,这是我对寻求帮助者的郑重承诺。一次次和病魔较量,让我更加坚定,要用自己的一束微光播种生命的希望。

用爱心之火照亮黑暗和阴霾

2017年,我入选“中国好人榜”,面对这么高的荣誉,我很开心,但也深知责任重大。2018年,我发起成立了“火姐姐心理援助小组”,目前已吸引10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加入。相比我一个人孤军奋战,团队的力量更加强大、更加专业。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居家观察、集中隔离成为很多人会遇到的情况,而这对抑郁症患者很不利。

2020年春节期间,我接到一条特殊的求助信息:“火姐姐,我家有两人已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其他人已被隔离居住。现在我六神无主,精神快崩溃了,我该怎么办?”发来求助信息的,是上海网友小孔。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出现的抑郁状况,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我在电话里接纳倾听共情、视频里帮小孔催眠减压,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小孔紧张焦虑的情绪终于平静下来。3天后,小孔打电话告诉我,她不仅自己走出了心理阴影,还引领家人参与村委会的抗疫行动。

这件事之后,我和团队更加关注与疫情相关的抑郁症案例,开展研讨和分析,并请教国内外专家,编撰科学的疏导方案。

今年初,苏州本土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我和团队加入社区防控志愿小组,活跃在疫情防控的各个条线,开通心理辅导专线,发布疫情应对疏导方案,组建微信群、QQ群,用实际行动守护自己热爱的家乡。

做志愿服务这些年,我认识了很多热心公益的朋友。我帮助的人,也不再局限于抑郁症患者,支教帮扶、心理辅导、爱心助学、无偿献血……我参与了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项目,并发现自己这束微光可以越燃越亮!

我想说:我这一束微光,愿意尽力燃烧释放,用爱心之火照亮黑暗和阴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