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淮安市洪泽区税务局
2022年度法治税务建设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30 17:16 访问次数: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淮安市洪泽区税务局 字体:[ 大 ][ 中 ][ 小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2022年,国家税务总局淮安市洪泽区税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税务工作会议和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税务系统各项法治工作任务,为洪泽税收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现将2022年度法治税务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2022年度法治税务建设情况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充分发挥党委领学促学作用,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委会“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主题”,党委班子带头深入研讨、撰写心得,上党课、做宣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50次;充分发挥青年勤学善思优势,开展青年干部理论小组主题研学12期,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利用区局春训活动组织开展新《行政处罚法》等法治内容的培训,提高税务干部的执法效能,有效防范税务执法风险。

(二)依法全面履行税收职能

一是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征管措施,内外综合发力,促进税收收入增长,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全年共组织各项税费收入61.42亿元,同比增长28.63%。其中,组织税收收入31.15亿元;组织非税收入15.15亿元,同比增长1334.15%;组织社会保险费收入15.06亿元,同比增长10.71%。全年留抵退税5.61亿元,还原留抵退税后税收收入36.7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税收收入19.71亿元。

二是监督执纪持续发力。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牢记和践行“两个永远在路上”,突出减税降费等政治监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扎实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暨作风纪律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积极准确运用第一种形态开展谈话提醒,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全年开展警示教育活动16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3次,发布《以案警示》11期,引导全体税务干部踏实做人、干净做事。2022年区局纪检组获洪泽区纪检监察系统综合考核一等奖。

三是减税降费落实到位。坚持“快退税款、狠打骗退、严查内错、欢迎外督、持续宣传”工作导向不动摇,统筹推进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政策,让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直接惠企利民,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年共兑现税费优惠10.19亿元,745户次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享受缓缴金额2.63亿元。

(三)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一是充分发挥领导小组作用。区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将推行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基础,紧扣依法治税的主题,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研究布置依法治税工作,3次集体研究依法治税工作重大问题,促进税收法治与税收业务的深度融合。

二是法律顾问制度发挥作用。聘请专业法律顾问,会同单位公职律师共同进行法制审核。今年以来,法律顾问咨询服务10次,合同审查21件。法律顾问先后多次在税务行政争议、重大案件审理、重大项目决策等方面提供专门的法律咨询和服务,巩固了税收法治保障防线,提高税务机关重大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升了税务机关依法治税的形象。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措施。坚持以“三项制度”为主抓手,不断健全执法制度、完善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效能,推动形成权责统一和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系和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升税收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推行执法公示制度,对执法主体、委托代征信息、行政处罚结果等多项指标,以及区局及所属各分局权力和责任清单在省局税收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公示。实行执法全过程记录,所属各分局(所)均配备执法记录仪,对重大税收执法活动进行全过程记录。严格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促进税收公平公正,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集体审议、二手房价格争议、风险应对集体审议等审核工作,有效地规避了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风险。

二是严格防范税收管理风险。组建税收风险应对专业团队,探索开展集中式和交叉式的风险应对,重点关注外来建筑企业税收情况,建立异地办税预警风险机制,堵塞征管漏洞,预防潜在风险。全年完成综合类风险应对任务422户,应对成效4.02亿元,入库税款1.9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税收收入1.3亿元,组织开展的异地建安企业在洪预缴、财政奖补申报等专项核查,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一件风险应对评估案例被市局评选为优秀案例。

三是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以“淮税通·安心办”纳税服务品牌为引领,结合“亲清洪泽”营商服务要求,打造“洪税心·亲清办”特色服务品牌,深入开展政策宣传、积极组织业务培训,全年开展税费支持政策税费服务工作辅导培训16次、1600人次,利用“淮税通”平台推送各类涉税服务提示、公告短信共计74次、发送数达23万人次,减税降费推动落实、税收宣传月工作开展等典型做法被《光明日报》《经济参考报》刊载报道。

(五)增强全社会税收法治观念

一是助企纾困精准有效。扎实开展“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到企”专项行动,走访辖区重点企业200余户,面对面与企业拉“家常”、问需求、话发展,积极做好稳定经济增长“一揽子”及税收优惠政策的解答和办理反馈,有效解决企业在发票领用、纳税信用等方面问题50余件。树牢“项目是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对全区35个重大项目实行点对点专人服务,切实创造良好税收环境,助推企业蓬勃发展。

二是智慧水平加快提升。深入推行“非接触”办税,推广数字化电子发票,拓展线上办税缴费功能,建立健全各类信息化系统故障快速反馈机制,提升实时响应能力。精简出口退税涉税资料报送、简化退税办理流程,将正常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推进电子化方式留存出口退税备案单证,实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数据校验、提醒及申请表相关数据预填,推动退税办理提速增效。

二、2023年区局法治税务建设工作计划及相应措施

2023年税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紧扣建设长三角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定位,统筹协调、重点推动,内聚合力、外优环境,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履行好“收好税、带好队”职责。具体举措是:

(一)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管税收能力再提升。进一步发挥好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全面落实融合党建主体责任。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和部署,全方位开展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等理论的学习和研讨,持续强化理论武装。紧紧围绕疫情常态防控、落实税收优惠、个性化服务以及结对共建等重点工作创造性开展活动,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丰富组织活动内容,进一步推动支部建设提质增效。强化政治监督,深化“三重一大”等制度的执行,加强“八小时”外管理,严明工作纪律,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工作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加强优惠政策落实,推进服务发展大局再提升。结合最新优惠政策,对税费优惠政策指引进行重新梳理、及时更新,进一步做好政策再宣传、操作再辅导、服务再跟进,让政策直通市场主体,将税收利好落到实处。依托内部监督平台、系统数据分析、上级信息反馈等渠道加大对减税降费政策执行的监督,及时关注政策是否完全落实、申请流程是否便捷、政策执行是否合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完善。强化自查自纠,定期专项督查,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确保落细落实。持续跟踪政策落实效应,紧扣地方党政重大关切、重点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项分析,主动建言献策,及时、准确、客观反映减税降费成效,助力宏观政策。

(三)加强收入统筹,推进税费统筹质量再提升。深入把握重点税源发展趋势,提升收入预测的准确率,全面全程掌握收入序时进度、增幅高低和周边态势,及时优化组织收入方式,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方。建立社保费欠费台账和分类管理机制,积极妥善处理欠费问题。积极运用大数据比对分析、重点税源管理等措施,完善重大风险团队化分析和应对机制,堵塞征管漏洞,提升税收征管水平。

(四)加强征管改革,推进税收治理能力再提升。进一步优化办税缴费流程、精简申报资料,立足精准,切实发挥好内控、监督等部门的职责,加大平台经济企业的跟踪和监控力度,全力防范各类税收风险。立足精诚,加强税收协同共治平台建设的统筹,深化与财政、发改委、生态环境、自然规划等部门部门协作、信息交换机制,加大税收收据的挖掘利用力度,全力服务发展大局。

(五)加强法治建设,推进防范风险能力再提升。重点加强对发票管理、税收优惠、收入质量、基础管理等领域和政策执行、措施落实不到位等管理风险的分析和排查,切实增强风险防范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继续完善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重点加强对大额罚款、重大行政许可、税收强制执行等执法决定的合法性审查,确保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有效。深化“三项制度”建设,促进执法规范、公正。

(六)加强环境优化,推进纳税服务水平再提升。进一步落实“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春雨润苗”行动要求,落细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提升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和获得感。严格贯彻落实纳税服务规范、办税服务厅管理等制度规定,全面推进服务事项清单化、标准化,持续提升营商环境纳税服务指标质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