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日报】税务部门精准投递税费政策“红包” 助力年货经济持续升温
发布时间:2024-02-08 14:51 | 来源:南通日报 | 字体:[ 大 ][ 中 ][ 小 ] | 打印本页 | 正文下载 |
新春将至,鲜花、糕点、灯笼等年货产品成为旺销品。我市税务部门深入各地年货企业、市场,了解生产经营需求,精准投递税费政策“红包”,助力年货经济持续升温。
为增添节日氛围,不少市民采购春节花卉,其中最受欢迎的室内花草莫过于“洋兰皇后”——蝴蝶兰。走进如皋市磨头镇新港村蝴蝶兰种植基地,满园缤纷映入眼帘。作为全市最大的蝴蝶兰种植基地,这里培育了“大辣椒”“甜格格”“红粉佳人”等60多种20余万株蝴蝶兰。除了本市客户前来选购,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客户也会驱车前来订购。基地负责人王平芳表示,种植基地的发展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税务干部聚焦花农和基地的涉税诉求,第一时间入户宣传讲解惠农税收优惠政策,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
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四宜糕团店里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氛围,这里是南通几代人生活中重要的味道。“2023年出台的各项税费政策太给力了,无论是‘六税两费’减半征收政策、个人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政策,都实实在在地给了我们税收优惠,减轻了我们在租金、人工等方面的成本压力。”崇川区四宜糕团店法人薛天岱说,“在税收优惠的帮助下,我们会努力创新产品,让老手艺焕发新光彩。”
打笼套、串骨架、绷灯笼、拉金条、晒灯笼……走进海安市墩头镇毛庄村的邓玉法灯笼作坊,工人师傅正抓紧赶制大红灯笼,供应春节市场,一个个鲜艳的红灯笼在他们手中跃然成型。20多年前,邓玉法四处拜师学习如何制作灯笼,一只灯笼工序十几道,几乎全部由手工完成,他带动了村里30多户村民一起制作灯笼,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邓玉法介绍,作坊现在每天可生产600多只灯笼,销往全国各地。海安市税务局成立了“乡村产业振兴帮扶团队”,向当地个体加工农户问需问难,了解需求,联合当地镇政府、村委会采用线上开展微课堂、线下点对点精准辅导等方式解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讲解发票开具、税收减免办理程序、电商平台销售等涉税费事项疑难问题。近日,“乡村产业振兴帮扶团队”与毛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党员志愿者还一起开展了“助农直播”带货活动,进一步促进产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