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税惠延文脉 非遗焕新生
发布时间:2024-08-26 14:51 | 来源:新华网 | 字体:[ 大 ][ 中 ][ 小 ] | 打印本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记忆,铭刻着城市建设发展和时代进步变迁的岁月痕迹。作为六朝古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南京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走进现代生活。南京税务部门立足税收职能,聚焦非遗项目传承发展涉税需求,以“好政策+优服务”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精心服务 为“非遗技艺”加力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被誉为“锦中之冠”。“通经断纬”等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漫步在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的展览现场,观赏着非遗传承人流畅熟练地操作着古老而庞大的织机,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织锦时代。
云锦的生命力在于变化。作为国内唯一的云锦专业研究机构,1991年创办的南京云锦研究所肩负守根之责,通过科学管理方式与科技运用先后在“云锦肌理库实用面料开发与应用”“云锦意匠”绘图软件开发等多个项目上取得多项专利,并于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税收优惠政策为云锦织造艺术创作提供了支持和助力。‘云锦+’新模式下,企业在2024年一季度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151万余元,受惠扣除金额均创历史新高。现在,我们已经吸纳高新科研人员30余名,也正齐心协力在‘精益求精 普惠大众’的思路指引下让云锦走进大众、走进生活。”南京云锦研究所财务负责人吴小清表示。
据悉,为推动非遗企业创新发展,南京市税务部门主动对企业进行“网格化”跟踪服务,并安排专属联络员成为非遗企业的“项目管家”。通过聚焦了解企业困难诉求,主动精准服务,引导企业自主防范税收风险,推动企业开拓新市场,助力非遗织造焕发新生。
精准滴灌 为“舌尖非遗”增味
小心咬开的一瞬间,蟹黄“金光”乍破,汤汁奔流,整只蟹的内容都被一个小小的汤包凝练浓缩,入口即香,这就是省级非遗项目——龙袍蟹黄汤包。据龙袍蟹黄汤包加工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永贵介绍,一个蟹黄汤包上有33道褶、需要33道工序,只有这样才能让汤包看起来似秋菊吐艳,闻起来香味浓郁,吃起来鲜而不腻。
“传统不守旧,创新不忘本。”这是王永贵多年以来秉承的理念。他从一个十五六平方米的小吃部经营起家,如今南京市六合区龙袍长江大酒店已经扩大到400多个平方,前来品尝蟹黄汤包的食客络绎不绝。“我们2023年累计实现销售额近45万元,都能享受免税。”王永贵表示,“税务工作人员上门给我们讲解税费优惠政策,尤其对我们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税费问题更是手把手辅导。我现在也在带徒弟,一定要好好地把手艺传承下去。”
为了守护匠心传承,不断加大非遗产业帮扶力度,南京市税务部门针对非遗餐饮的经营特点,在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通过线上精准推送,线下上门问需的方式,确保系列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将政策红利精准滴灌非物质文化遗产沃土,以税惠动力激发非遗活力。
精细辅导 为“非遗展演”添彩
“转背流云”“翻身搏鹰”“蛟狮盘柱”“江浦手狮”的传承者们正在表演,时而轻巧灵动、翻飞自如,时而首尾相连、宛如盘龙,令人叹为观止,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狮舞总能将喜庆的氛围烘托得更加浓郁。每只手狮长约1.5 米,重约2.5 公斤,先用竹片扎制骨架,以麻布和彩丝装裱成狮子模样,单人舞于手中,可独舞,也可群嬉,以多取胜。
“非遗本身就多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们希望让民俗文化在美丽乡村发声。”南京时代一德文化旅游发展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说道,“除了江浦手狮舞,我们还借助乡村旅游节等契机,举办‘多彩’非遗活动,开展‘蓝染’、葫芦画、漆扇制作等民俗活动体验,在税务部门的辅导和帮助下,这两年我们享受六税两费减征优惠政策,减免了近4万元。接下来公司会组织更多非遗展演和体验活动,让传统文化与艺术村落互为滋养,让非遗绽放时代之美。”
为更好助力特色产业发展、非遗文化传承,南京税务部门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积极履行税收职能,主动走访相关企业,深入了解非遗民俗表演活动发展状况,从政策享受、申报提醒、发票使用等方面定期开展专题辅导,持续跟踪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税费问题,以税赋能守好鲜活文化、护好至臻匠心,让非遗传承在文化保护和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