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新闻】税收助力风电全产业链发展

发布时间:2025-01-13 08:50访问次数:来源: 交汇点新闻字体:[ 大 ][ 中 ][ 小 ]打印本页正文下载

“好,垂直升起!”在国能联合动力技术(连云港)有限公司的大兆瓦叶片车间内,伴随着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操作,这些白色的“庞然大物”露出真容。

风电产业“追风去”,离不开其“羽翼”的制造。近年来,连云港市集聚了众多具有新经济特点的风电装备制造优质企业。2023年,一款由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6.25MW-205陆上风电机组,在国能联合动力技术(连云港)有限公司成功下线,其叶轮扫风面积“全球之最”。

国能联合动力技术(连云港)有限公司厂长印厚飞指着两架履带式起重机正在吊装的风电叶片,自豪地介绍起新技术:“我们研发的新技术——‘风电塔筒电缆敷设装置及方法’应用后,工人只需对电缆进行剪切后,控制小车原路返回,反复进行上述操作就能完成布线了,既安全又高效!”

“当时企业因基础设施投入大、设备运维成本高,正面临现金流紧张、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与税务干部的初次会面,印厚飞道出发展窘境。为有效减轻企业运营负担,连云港市开发区税务局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量身定制“政策礼包”,围绕增值税加计抵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进行深入宣传辅导,及时将政策优惠转化为企业实惠,为企业排忧解难、注入活力。

“2024年,公司在留抵退税和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上共获得了超过2150万元的税收优惠。税务部门的支持,使我们得以将更多资金和资源投入到新技术与新设备的研发中。”印厚飞感慨道:“新技术的应用,将4到6个人的布线小组,减少到2个人,大幅节省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又保障了人员安全。真是一切向好啊!”

途经连云港港时,远眺港口,只见巨型集装箱在吊车的精准操作下逐一吊起、平稳落位,宛如壮观的“抓娃娃现场”。印厚飞说:“咱们连云港的风电设备就是从这里远销全球的。”

印厚飞介绍,连云港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经过长期发展与积累,已形成涵盖叶片、塔筒、电机控制系统至整机组的完整风电装备研发与制造产业链。这些风电设备凭借其卓越性能、可靠质量和合理价格,在国内外市场赢得了广泛赞誉。

依托“一带一路”陆海交汇点的独特优势,连云港市税务部门完善出口退税服务与监管机制,推广智能化退税审核模式,助力“中国制造”大批风电设备走向世界舞台,为全球清洁能源事业贡献力量。

那么,这些“巨无霸”又是如何助力连云港“借风势”的呢?

走进灌云县灌河口,我们看到了答案——在浩瀚无垠的海面上,一座座巨大的风力发电机巍然屹立,白色的叶片随风徐徐转动,“纳”风“吐”电。

2021年7月,华能灌云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并网,成为全国首个旋转流潮汐海域风电项目。再加上华电灌云10万千瓦风电、和风灌西10万千瓦风电等多个项目,截至2023年8月末,连云港风电总装机达111.12万千瓦。

“作为港城“大风车”的重要一环,华能灌云海上风电项目2024年1~9月份发电5.73亿度,实现销售收入4.71亿元,同比增长10.3%,为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华能灌云清洁能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本伟介绍道。

“风力发电前期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我们在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维护及人力资源外包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谈起了之前的情况,刘本伟摆了摆手,“幸好在增值税即征即退等税惠红利和灌云县税务干部的帮助下,公司资金流动性得到改善,产能提升的底气更足,对未来的信心也更坚定了!”

原来,为进一步深化落实“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举措,连云港市税务部门结合风电发电企业行业特点和规模,在原有优质税费服务基础上,全面组建专业服务团队,通过上门问需问计问诊,为港城风力发电企业提供“一对一”涉税咨询和政策辅导,为绿色经济发展赋能添力。

然而,风力发电作为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本身却容易受到天气因素影响,存在用电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因此,新能源储能也成为提高风力发电利用效率,促进能源消纳的关键一步。为保障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连云港积极布局储能项目,中核田湾20万千瓦、华电灌云20万千瓦、箕星连云港经开区4.8万千瓦、市能源灌南临港产业片区15万千瓦等多个新型储能项目并网。连云港税务部门通过收集涉税疑问、快速响应诉求,为新型储能产业在港城发展全程保驾护航。

山海相依,趁风起。在连云港市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上,风电产业化翼乘风,将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下一步,连云港市税务部门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持续优化服务举措,精准落实税惠优惠政策,着力支持风电全产业链发展,为风电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注入税动能。(吴昱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