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新闻】苏税观察|税收视角看苏企竞逐“新”动征程

发布时间:2025-02-21 09:09访问次数:来源:交汇点新闻字体:[ 大 ][ 中 ][ 小 ]打印本页

全球189家“灯塔工厂”,13家位于江苏;2024年全国400家高水平5G工厂,113个项目来自江苏……数量均居全国第一。10.72万平方公里铺宣纸,江河湖海作画池,青山岛屿当镇纸。江苏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源于年复一年的沉淀,源于渲染与留白的智慧,也源于纵横泼墨的果敢。超1400万户经营主体、近5000万就业人员,握好手中向新图质之笔,共绘江苏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点上落笔:科技创新“质”造未来

在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人正“生产繁衍”:六轴机器人灵活挥舞“长臂”,移动复合机器人“手脚眼脑”一体化……“创新是埃斯顿的基因,也是埃斯顿的核心。”埃斯顿副总裁殷成钢介绍。已走过三十年的埃斯顿,拥有完全自主化的机器人控制器、操作系统、伺服系统三大核心技术,是中国首个以机器人智能制造为主业的品牌,获评“国家智能示范工厂”,业务覆盖中国、欧洲、美洲等地区。

“我们连续多年坚持总营收10%的研发投入,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1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是我们持续投入研发的底气。其中,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近3年就帮助我们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6000多万元。”埃斯顿副总裁、财务总监何灵军介绍。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江苏以“新”谋“质”,以“质”求进,从当下着墨,向未来布局,竞争新优势不断构筑。

在江苏富乐华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AMB活性金属钎焊载板正为半导体芯片建造小屋,为它提供一个安全的“家”。目前,全球每四块AMB活性金属钎焊载板中就有一块来自富乐华。

这家由上海申和投资有限公司控股,在黄海之滨落地成长的“国家级”独角兽企业,充分汲取传统文明和科技文明的智慧,在经营半导体材料及配套设备等高科技产业领域的同时,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江苏富乐华在全国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其中AMB活性金属钎焊载板销售约8亿元,为盐城东台地区贡献税费超亿元。

线上行笔:产业创新集群成链

2024年12月,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依旧相约江苏南京,汇集全球制造业的最新智慧成果。作为全国首个智能制造示范试点省份,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已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这背后的核心笔法,绕不开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近年来,围绕“1650”产业体系,江苏不断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与2021年底基数相比,省级智能车间数量增长1.3倍。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达14个,总数全国第一。

每秒,黄海风向风电场行走7.6米;每分钟,白如盐晶的“风车”叶片带动箱轴承旋转1600转,在机械内部的电磁感应下,电就生成了。在“海上风电第一城”盐城,建立了从研发设计到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的风电全产业链条。

为推动风电装备等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盐城税务部门聚焦全市23条重点产业链,成立政策服务、大数据服务、个性化服务等4个专项税费服务团队,联动解决产业链涉税问题。

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是金风科技集团旗下一家绿色科技型企业,主要经营电机组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出口等业务,产品销往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新的税费优惠政策一出台,税务部门就将涉及风电产业的政策通过‘盐税通’平台定向推送给我们。”公司财务总监裴鑫涯介绍,2024年公司享受税费政策优惠约3750万元,有力保证了海上风机等重大项目的研发进展。

链要通,群要顺,离不开现代化物流的保障。在徐州,经营冷链设备控制、监测、联网等业务的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行业先进的冷链IOT智能制造工厂,每年研发费用投入约占销售收入8%,业务遍及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徐州高新区税务局聚焦企业经营全周期税费服务需求,利用税收大数据平台,完善优化“政策找人”机制,帮助科技创新主体布局新赛道、挖掘新潜能。“精创一步步从‘制造’走向‘智造’,这背后离不开税费优惠政策和优质纳税服务的支持。2024年,公司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约3000万元。”公司副董事长李敏表示。

区间纵笔:因地制宜向新提质

2024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二位,累计聚集超8000家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企业、32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在神秘的花果山下,已走过25年的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24年5G工厂名录。作为一家以“清洁世界,美好生活”为使命的上市科技企业,日出东方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设有多个研发创新平台。

“公司的涉税业务比较复杂,每当有新的税惠政策出台时,税务部门便马上为我们辅导。”公司财务负责人徐忠说,“2024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优惠1600多万元,有效推动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一棉一线,横竖交织,即成画卷。在盐城射阳,上海题桥江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纺织企业,近年来,公司将“智改数转”作为转型升级的重心,目前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并入选了省5G典型应用案例。

“我们车间内安装的各种传感器、控制装置,将智能工业机器人及一系列工业软件串联,对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全程动态管理。”公司党工办主任陈建俊自豪地说。“税费支持政策鼓励我们走高端智能之路。去年,我们享受了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320多万元。”财务负责人彭光艳表示。

当地税务部门因地制宜,精准对接新纤维高端纺织等特色产业企业涉税诉求,围绕500万元以下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制作易理解、接地气的辅导产品,并利用“青穗”等团队,加速提升“预先服”水平,助推企业降本增效、向新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