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税惠赋能 助力“芯”火燎原
发布时间:2025-02-08 18:13 | 来源: 江南晚报 | 字体:[ 大 ][ 中 ][ 小 ] | 打印本页 | 正文下载 |
![]() |
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未完全散去,在无锡宜兴的大地上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湖畔光芯12英寸超高清、高亮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项目现场,高耸的塔吊挥舞着巨臂,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项目顺利完成封顶;一期投资59亿元的中车中低压功率器件产业化(宜兴)建设项目,彩绸飘扬,机器轰鸣,正式宣告竣工投产;全市13个集成电路重大项目你追我赶,向着科技“芯”高地飞驰……在2023年斩获50.4%增长佳绩的基础上,宜兴市集成电路产业势头不减,继续以超20%的年增速一路狂奔,汇聚成一支总数达58家、规上企业42家的产业劲旅,成为这片土地上最亮眼的星芒。
这熠熠生辉的陶都“芯火之炬”,究竟是怎样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的呢?记者在位于宜兴市经开区的无锡帝科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中窥见了一斑。
作为专注高性能电子材料开发与应用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帝科股份手中握着两张王牌——光伏太阳能领域金属化互联材料和半导体领域用的封装材料。自2010年成立,短短14年间,企业市场份额就攀升至全球第一,2024年全年累计出货将助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亿千克以上。
跟随帝科股份副总经理戚尔东走进车间,可以看到产线上正忙碌生产的银浆产品。“别看这小小的正面银浆,2015年之前,技术一直被国外厂商死死攥在手里,咱们就像是被扼住了咽喉,只能眼巴巴看着。”戚尔东说。为补齐光伏产业链的最后一块短板,成立之初的两年,帝科的科研团队潜心攻关,建立了上千种配方体系,并依托自行研发的一种多元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含有该多元纳米材料的太阳能电池电子银浆料技术,才成功叩开市场大门,开启了光伏银浆国产化的新纪元。
戚尔东边走边介绍:“2019年,我们又大胆开启了半导体封装银浆商业化征程。凭借着专业人才汇聚、精湛生产工艺这些深厚‘家底’,前瞻性地布局半导体及显示照明领域的封装和装联材料等多条产品线。”这一步一个脚印的布局,恰似一场精心谋划的棋局,步步为营,向着产业的纵深挺进。
如此大刀阔斧地拓展发展“赛道”,科研技术和高端人才岂不是供不应求?面对记者的疑惑,戚尔东嘴角上扬,露出一抹笃定的笑容:“这是肯定的,职工中研发人员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且核心研发人员多入选多项国家、省、市级人才项目及荣誉。同时,为了让优秀的研发队伍发挥最强实力,帝科还制定了完备的技术创新与人才激励机制,促使研发成果不断更新。”目前,帝科股份拥有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每年研发费用超亿元。
“资金是研发创新的‘粮草’,没有它,一切都是空谈。”戚尔东感慨万千,“好在近年来,国家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关爱有加,出台了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在税务干部手把手的宣传辅导下,哪些优惠政策可以享受、如何享受,我们都清清楚楚。仅2024年,就享受先进制造增值税加计抵减8000多万元,实实在在的红包让我们在探索前沿技术、招揽高端人才的道路上,腰杆挺得更直,底气更足!”
从最初在经开区创业园的“蜗居”一隅,到如今成长为年营收超百亿元的宜兴集成电路产业领军企业之一,帝科股份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它的成长轨迹,恰似宜兴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映照出这片土地上“芯芯”向荣的美好未来。展望未来,依据《宜兴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今年宜兴集成电路产业营收将达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