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护航 与民营经济共奋进
发布时间:2025-03-17 11:00 | 来源: 光明网 | 字体:[ 大 ][ 中 ][ 小 ] | 打印本页 | 正文下载 |
![]() |
从街头巷尾的小微企业到走向世界的行业龙头,民营经济以其灵活的市场适应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收、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从前不久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到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再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进一步部署,都显示出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据统计,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手工穿戴甲年产量达1.5亿副,数量占全国的70%,产品覆盖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多地火“出圈”,销售额突破80亿元。为助力穿戴甲行业“走出去”,进一步推动产业合规健康发展,东海县税务部门结合穿戴甲行业发展特点,主动开展“开业第一课”,为企业解读出口退税、个税申报等政策难点,并与当地政府、海关等部门成立跨境电商工作专班,辅导企业通过“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模式,实现碎片化订单批量通关,解决了传统外贸企业“大单走不通、小单跑不动”的痛点。
东海有“美甲”,灌云有“美食”。豆丹是连云港市灌云县的特产,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具有滋阴补肾、健脾养胃、强身健体等功效。作为全国豆丹的最大集散地和反季节豆丹养殖基地,灌云已形成一条包括育种、养殖、销售、加工、餐饮等多环节“一条龙”产业链,年销售额超10亿元,“小豆丹”成了“富民大产业”。“这20亩种虫从2月底开始加温孵化,到四月初出蛾产虫,新一年的豆丹养殖就开始了。”在马亮豆丹家庭农场,豆丹养殖大户马亮正忙着和工人一起将钻入土中的豆丹刨出,放入育种室中。“创业前期最难,税务部门主动上门,面对面辅导税收优惠政策,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让我们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延长产业链更有信心了。”马亮感慨道。
自2016年落地连云港赣榆区金山镇以来,连云港某家纺有限公司已走过9个年头。目前,该公司拥有四个现代化厂房,年销售额近1亿元,产品出口占比达60%,海外客户复购率超过80%。金山镇村民王秀琴是该公司缝纫车间的一名员工,工作三年,她从一位“新手小白”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每月收入超5000元。“在这里工作既能照顾家里,又能学手艺,日子过得十分充实!”王秀琴满足地笑着说。像王秀琴这样的员工,公司里还有400多人,其中80%来自金山镇及周边村庄。为帮助村民更好地掌握缝纫、质检等技能,该公司专门开设了免费的技能培训班,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出口企业尤其要重视单证备案和跨境交易风险把握,这是享受退税政策的前提。”在企业会议室里,赣榆区税务局金山分局税务干部正在为企业财务团队解读政策要点。针对家纺行业出口业务复杂、免税政策门槛高等特点,税务部门通过“一户一策”定制服务,定期上门梳理合同流、货物流、资金流,辅导企业规范开具发票、完善出口单证链条,合规体系的完善让企业申报底气更足了。“税务部门工作人员不仅帮我们排查了报关单与收汇凭证的匹配漏洞,还建立了风险预警台账,现在申报退税效率提高了一倍。近三年,我们累计享受出口退税超3300万元。”该公司财务总监倪经理说。
近年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实施“产业+城市”双轮驱动战略,聚力打造“4+N”主导产业集群,在巩固新医药产业优势地位的同时,重点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2月份成功申报了‘种可回收复合保护膜’专利,这是一种可回收复合保护膜实用新型专利,有助于解决企业生产的膜固化时保护膜起翘等问题,实现了保护膜的可回收性。”江苏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丹介绍。据了解,这项技术还可通过纳米纹理提高基材层和胶层之间的附着性,通过光反射降低光能部分的热量,提高保护膜结构的热稳定性,有利于进一步打破膜技术应用领域“膜咒”。
2024年,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部门精准落实落细税收优惠政策,为该公司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费优惠共计170万元,以真金白银的减税降费红利,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动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接下来,连云港市税务局将进一步深入贯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项决策部署。一方面,精准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0条服务举措,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合规经营,为民营经济发展赋能增效。”连云港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