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税惠春风润沃野 精准服务助春耕
发布时间:2025-03-27 16:52 | 来源:中国经济网 | 字体:[ 大 ][ 中 ][ 小 ] | 打印本页 | 正文下载 |
初春的灌云,万物复苏,产业勃兴。从塔吊林立的工业园区到碧波万顷的养殖基地,从机器轰鸣的食品车间到游人如织的生态景区,国家税务总局灌云县税务局以税惠政策为笔,以精细服务为墨,在乡村振兴画卷上挥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政策找人”“服务上门”“科技赋能”“绿色护航”四维联动,为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政策找人”激活农产品加工“新引擎”
在灌云经济开发区,某食品有限公司的深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将本地特产的紫苏、豆丹等农产品制成预制菜和调味品。作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该食品企业依托“公司+农户”模式,年消化本地农产品超3万吨。“去年我们享受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减免380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又省下150万元税款。”财务总监周文斌指着智能化生产线介绍,“这些资金被用于引进德国冻干技术,开发出即食豆丹等10余个新产品,带动周边2000余户农民增收。”
为精准对接农产品加工企业需求,灌云县税务局建立“链式服务”机制,联合农业农村局梳理稻米、蔬菜、畜禽等6条产业链图谱,通过电子税务局定向推送优惠政策。
“春风送暖”涌动海产品出口“新浪潮”
走进该公司,工人们正在对出口日本的梭子蟹进行分级装箱。这家年出口额超亿元的企业,2023年因国际物流成本上涨一度面临资金压力。“多亏税务部门送来‘及时雨’!”总经理陈海涛算起减税账:“出口退税周期从10天压缩至3天,去年收到退税款1560万元;社保费缓缴政策又缓解了120万元现金流压力。我们用这笔钱新建了-60℃超低温冷库,产品保质期延长3倍,拿下了韩国高端刺身市场订单。”
针对外向型经济特点,灌云县税务局组建“跨境服务专班”,为32家外贸企业建立“一户一策”档案。联合海关推行“出口退税+信用保险”服务,帮助海产品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绿色税制”浇灌生态农业“希望田”
在圩丰镇洋桥农场的万亩智慧农田,无人插秧机正在精准播种,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通过“稻鸭共作”模式减少化肥使用量40%。“环保税减免政策让我们尝到甜头!”技术总监王学军展示绿色账单:“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制剂享受环保税减免28万元,有机肥采购又抵扣增值税16万元。这些政策红利支持我们建成全省首个‘零碳农场’,稻米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出50%。”
聚焦“双碳”目标,灌云县税务局创新推出“绿色税收导航仪”,归集资源综合利用、清洁能源等7大类23项优惠政策。联合生态环境局建立“排污系数数据库”,指导98家农业企业完成环保税申报优化。
“服务提质”点燃乡村旅游“烟火气”
侍庄街道伊甸园景区,亲子民宿一房难求。“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政策延续后,我们每月又省下1.2万元税款。”“梨园小筑”民宿老板顾晓雯正在布置非遗体验区,“税务干部指导我们开全电发票,游客扫码就能开票,非常方便”
围绕乡村旅游新业态,灌云县税务局打造“移动微税厅”,在4A级景区设立自助办税终端,推出“扫码知税”“语音导税”等智慧服务。联合文旅局编制《乡村旅游税收指南》,为农家乐、文创工坊等提供“开业礼包”。
“我们将持续深化‘政策-服务-监管’三维协同机制,让税惠春风吹遍每一个产业角落。”灌云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税惠政策的“真金白银”正转化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引擎”,在“强富美高”新灌云的建设征程上,书写着税企同行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