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传承非遗,为税收“剪彩”
发布时间:2025-03-03 09:36 |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泰州市税务局 | 字体:[ 大 ][ 中 ][ 小 ] | 打印本页 | 正文下载 |
怀揣着对税务工作的憧憬与期待,2020年我踏入税务大家庭,成为国家税务总局靖江税务局的一员。在认真做好税收工作之余,处于对剪纸艺术的热爱,我通过剪纸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第一次看到剪纸,我就被深深吸引了,一张普普通通的纸,在剪纸艺人手里竟能摇身一变成为一幅惟妙惟肖的画,我不由感叹民间艺术的精妙。后来,机缘巧合,我遇到了年近80岁的南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朱树云,并有幸成为他的关门弟子,由此我打开了剪纸艺术的大门。
在剪、烫、撕、刻四种剪纸手法中,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刻。剪刀剪是先把纸用不同方式折叠然后用剪刀进行剪制,刀刻则是把画好的手线稿放在刻盘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刻盘是由灰和动物油脂组成的松软混合体,根据需要可以硬一点也可以软一点,刻刀也分为多种类型。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刻画里面,重要的就是磨刀了。把一根普通的锯条经过细致打磨,最终磨成一把小巧精致、锋刃锐利的小刀,得花上不少功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父说,磨刀100个小时才算入门,练习1000个小时才能学好。为此我没少花时间,浪费了不少锯条,常常弄得一手乌漆墨黑,有时还刮破手指。
如果说磨刀需要的是时间,那创作需要的就是灵感、情感和对生活的体悟,要想通过一张剪纸表现某种思想感情,剪纸的画面内容就要有高度概括性,这就需要剪纸人积累多种知识,并不断实践。
“钱串子和牡丹花等代表着对富裕、繁荣的向往。”“人物的三角眼八字眉,在斜垂的眼睑边沿露出眸子,表达的是愁意。”为了能使画面形象生动,我一遍遍研究手中的手线稿,反复地揣摩画面中某个元素的位置、大小、谐音和寓意,考虑“阳剪”和“阴剪”如何巧妙结合,完稿后再小心翼翼剪刻出来。
学习剪纸时,我我不断尝试把这项传统技艺与税收相结合,一些剪纸作品的主题就是税收宣传,向纳税人宣传依法诚心纳税。另外,还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展现自然风光、民俗生活等。今年初,在单位举办的“非遗里的‘税’月”迎新春活动中,我根据“民生税务”的标志,设计出剪纸图案做成小灯笼,使“民生税务”在光的晕染下更加生动,以非遗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传达税务守护民生的温暖故事,为税收“剪彩”。
从精细雕琢到创新演绎,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剪纸的技巧,更是剪纸艺人的匠心与对文化的态度。现在,工作之余我会去中小学和职业院校或者社区给孩子们上剪纸课,使学生们从剪纸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通过剪纸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剪纸的神韵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