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实录】扬州税务:“税”月直播间——个税汇算疑难速答
(一)介绍2024年度个税汇算基本情况.(二)热点问题解答

访谈信息

主 题: 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基本情况介绍及近期热点问题解答

时 间: 2025年04月08日14:00:00-15:00:00

嘉 宾: 扬州经济音乐广播 蔡艺玮
国家税务总局扬州市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 周莹
国家税务总局扬州市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 马雨珊

文字实录

【主持人】:

收音机前的伙伴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由国家税务总局扬州市税务局和我们FM94.9扬州经济音乐广播在四月每周二下午的两点,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期间联合推出的税月直播间系列节目。那么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税收法治公平,这也是我们税收漫谈的第三年了,那么在我们今天的节目时间又为大家有请到了我们国家税务总局扬州市税务局的老朋友。今天在直播室的是第三税务分局一股的股长,也是我们江苏省税务系统的青年才俊周莹,周老师你好。[ 2025-04-08 14:01:49 ]

【周莹】: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2025-04-08 14:01:52 ]

【主持人】:

嗯,还有我们第三税务分局的一级行政执法员马雨珊。你好。[ 2025-04-08 14:01:55 ]

【马雨珊】:

各位听众朋友们,下午好,老师好。[ 2025-04-08 14:01:58 ]

【主持人】:

那么今天请两位走进我们的直播间,请两位给大家来聊一聊个税汇算的一些疑难问题。从3月1号开始,我们2024年度的这个汇算就已经开始了,所以到目前为止也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很多的这个听众朋友或者我们的一些市民朋友在这方面应该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已经集中的反馈到我们两位老师那里了。那今天呢,我们就通过我们这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给大家详细的来梳理一下什么叫做个人所得税的这个年度汇算,我们一般都会在第二年的三月份开始这个工作。[ 2025-04-08 14:02:45 ]

【马雨珊】:

是的,那么今年国家税务总局也是发布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在办法中也是跟大家明确应当在取得综合所得纳税年度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也就是说二四年您取得的综合所得就要在今年的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大家不要忘记喽。[ 2025-04-08 14:03:08 ]

【主持人】:

好,这个时间给大家搞清楚了,我们其实有四个月的时间还是很宽松的。那我们汇算具体包含哪些内容?也就是说什么是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 2025-04-08 14:03:25 ]

【马雨珊】:

那么我们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通俗一点跟大家来说,这个就是一个在平时已经预缴税款基础上进行一个查漏补缺、汇总收支,按年算账,多退少补的一个过程。[ 2025-04-08 14:03:38 ]

【主持人】:

具体是怎么计算的?[ 2025-04-08 14:03:40 ]

【马雨珊】:

就是在一个纳税年度结束之后,我们的纳税人需要把这一年度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以及特许权使用费这四项综合所得的收入给它汇总起来,减除费用6万元,减去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以及大家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之后。得到一个余额,用这个余额去乘以我们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算出大家最终的应纳税额。最后再用这个应纳税额减去当年已经预缴过的税款,得到的就是该退税还是该补税的一个结论,向我们税务机关来申报并且办理,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2025-04-08 14:04:27 ]

【主持人】:

这个过程是干嘛用的?就是我们每个人每年会有自己的一个收入,而这个收入是要去缴纳相应的一个税的。这个过程就是让已缴的税和应缴的税之间,我们把这个差额给找出来,然后多退少补的一个过程。是吧?[ 2025-04-08 14:04:48 ]

【马雨珊】:

是的,老师总结的非常好。[ 2025-04-08 14:04:50 ]

【主持人】:

嗯,那对于我们这个听众朋友来讲,从19年我记得好像是在APP上开始有这个功能的。然后大伙自己各种捣鼓捣鼓的,有的已经很熟了,我看我有的同事大概3月1号之类什么就预约了。等到预约时间到了就去就操作了,现在有的已经退到自己的这个是这个银行账号里了,但有的朋友可能还不是特别的清楚。所以能不能请两位再给大家来介绍一下办理的条件?[ 2025-04-08 14:05:20 ]

【马雨珊】:

如何迅速大体的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来办理这个年度汇算?或者说换言之哪些情况大家可以申请退税?哪些情况又可又需要补税?我想这基本上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2025-04-08 14:05:35 ]

【主持人】:

退税大家可能比较关心,补税,他会觉得好像有些纠结,但是我觉得如果能够补税的话,那就证明他本来收入还是挺高的。[ 2025-04-08 14:05:46 ]

【马雨珊】:

嗯,对,老师说的非常对。我们很多纳税人来到这里,当我们告诉他们需要补缴一点税款的时候,大家基本上还是表示很高兴能为国家税收事业做一点贡献的。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可能要申请退税?又什么情况下需要补税?根据我们《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规定,纳税人取得综合所得并符合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就需要依法办理汇算,那么第一种情形是您已经预缴的税额比您实际的应纳税额多的。这个时候您就可以申请退税了,就退给你了。第二种情形是您已经预缴的税额比您实际应纳税额少,那您可能需要补税。为什么?我在这里说是可能需要补税,因为根据我们的规定,全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可以享受一个豁免的政策,就是说您无需去补税。[ 2025-04-08 14:06:47 ]

【主持人】:

就是来去不大的,因为它来去很小,那就算了,是吧?[ 2025-04-08 14:06:50 ]

【马雨珊】:

对的。但是如果说您的收入比较高了,我们一年取得的综合收入已经超过了12万,而且做完汇算之后,需要补税的金额已经超过了400元,那您就要注意及时的去补税了。[ 2025-04-08 14:07:03 ]

【主持人】:

您的年收入也挺高的,而且由于来去差的也比较大,所以这就需要你去把这个该做的贡献给做好。[ 2025-04-08 14:07:14 ]

【马雨珊】:

嗯,那么第三种情形是应用应适用所得项目错误或者说扣缴义务人未依法履行扣缴义务亦或取得综合收入,又或者无扣缴义务人造成了我们年度少申报或者未申报综合所得。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我想大家可能不是太了解什么叫所得项目错误,嗯,在这边我也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解释。因为我们综合所得不是四项吗?每个项目它的计算方式都存在着些许区别。税率方面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我们有的纳税人会误将工资、薪金申报为劳务报酬所得,或者说将稿酬所得误报为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就会导致使用的税率出现了一些偏差,进而影响了应纳税额。[ 2025-04-08 14:08:06 ]

【主持人】:

因为刚才说到了有四个综合的,就是作为这个不同的类别的,那每一个类别可能税率不同,这个是按8%扣,那个是按20%扣,你给搞错掉了。这时候就会出出现差额,是吧?[ 2025-04-08 14:08:22 ]

【马雨珊】:

嗯,对的。其实说了这么久,最直观、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在我们年度汇算开始之后,您就可以登录您的手机个税APP。然后在这个APP里面点击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根据我们现在这个系统的引导去查验确认,然后补充完善好您的综合所得收入以及各项扣除情况。我们现在这个系统也是非常的智能化了,它可以帮助您计算好年度预缴税款与应纳税额之间的差额。[ 2025-04-08 14:08:50 ]

【主持人】:

大数据时代,一定要学会用APP哈。它呢?真实先进友好,哈哈哈。就是对于我们很多的小伙伴们的话,就是不需要再到柜台上去办理了,在你的手机上,在这个APP里边完全可以操作完成,它操作起来非常的方便,它界面非常的友好,所以你基本上就能够自己去把这个事情完成了。有这个操作过程当中,我听说有的情况他们发现有的什么信息被冒用了,又是什么什么被盗用了?这个我没有碰到过,但是实际你们在这个实践当中多吗?[ 2025-04-08 14:09:44 ]

【马雨珊】:

这种情况确实会有,前段时间我们还帮助纳税人解决了一起这个相关的问题。有的时候纳税人来到我们大厅咨询之后,我们在辅导其使用个税APP的时候,会发现纳税人突然多出了一个任职受雇地。也就是说多了一个单位雇佣他,或者说多出来一笔综合所得,但在我们的询问后,我们会发现纳税人说他从来没有拿到这个钱,就是这个里边就要么他的个人信息被盗用了。[ 2025-04-08 14:10:16 ]

【主持人】:

要不就是出现了一些虚假的、莫名其妙的产生,是这个意思吧。[ 2025-04-08 14:10:18 ]

【马雨珊】:

对的,就是这样理解的。那么多了一笔钱之后,就会导致我们纳税人多缴了一些个人所得税。如果您在申报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应当先行与扣缴义务人核实确认,就是跟雇佣您的单位沟通。要求其更正申报,比如说他帮您多申报了一笔工资薪金,您确实没有拿到过。那如果说确实有错误,而且你这个单位他拒不更正的,或者您也存在身份被冒用,你不认识这家单位,因此你也没有办法跟这个单位取得联系的。您可以通过个税APP、网站等向我们税务机关发起申诉,所以在这里也是借这个机会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确保各个信息正确,再进行的后续的操作。[ 2025-04-08 14:11:08 ]

【主持人】:

因为这才能够真实,才能够保证我们今年第34个税收宣传月的那个宣传语,要保证它是在法治和公平的这个大环境里完成一个税收。而真实是它的前提条件,对吧?那说到这里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环节的内容,可能还有一些这个需要补充的,我们有请这个周莹周老师作为我们江苏省税务总局的青年才俊。我觉得在这方面可能知识或者整个的储备,还有这个底蕴也是非常的扎实的哈。周老师看看看这块有什么内容要给大家补充一下?[ 2025-04-08 14:11:47 ]

【周莹】:

首先刚才我们蔡老师,马老师交流的已经非常详细了。那在这里我还想各位纳税人朋友呢做一些温馨的提示。也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现的纳税人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么第一点就是我们提醒纳税人朋友,在填写并确认相关信息时,一定要配合税务机关的工作。确保我们上报的信息及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那么第二个您肯定很关注您的退税动态,那么我们税务机关如果在审核过程中发现您退税申请不符合规定的话,会及时的通知我们纳税人朋友提供资料或者来更正我们的汇算的相关情况。[ 2025-04-08 14:12:29 ]

【主持人】:

这个是在APP里吗?还是什么短信还是什么?[ 2025-04-08 14:12:30]

【周莹】:

嗯,对,我们会通过我们个人所得税APP的一个站内消息,我们的手机短信,还有我们的电话等方式给我们纳税人提供不同的渠道的这个提醒提示信息。让我们纳税人朋友可以及时的知道自己哪个方面做的有问题,然后及时的更正。[ 2025-04-08 14:12:46 ]

【主持人】:

所以就是说你不是说在APP上捣鼓了一番,你就不管他了?你得过一阵子去看一下哈有没有站内消息,然后到了哪个程序、哪个环节了,我同事的都已经推到卡号上了,我跟他同一天操作的,我咋没退过来呢?就是你得自己随时跟踪一下。[ 2025-04-08 14:13:07 ]

【周莹】:

是的是的,很有可能就是您提交的某一份的资料可能并不是符合规定的,要按照我们的规定来重新上传一下。那么第三点就是根据我们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纳税人在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对于汇算可退税的纳税人,那么在建议对收入扣除确认之后,及时的提交您的退税申请,并关注我们税务机关退税审核的相关情况,避免措施我们这个退税的红利。[ 2025-04-08 14:13:40 ]

【主持人】:

听众朋友们可以往前扒拉,发现当时操作的确有失误,他有一个三年可以调整的时间。[ 2025-04-08 14:13:48 ]

【周莹】:

嗯,是的,那么很我相信很多纳税人朋友今年就发现您在更正2019年和2020年所属年度的税款的时候,即使有相应的退税款系统也不给你退了,就是因为过了我们三年的这个追征期限的这个规定。[ 2025-04-08 14:14:13 ]

【主持人】:

好啊,其实对于我们的很多的小伙伴来讲,不论是这个补税也好,还是这刚才说到的退税也好。那所有的东西都是一定要按照真实的这个基础之上,你去做一些填报,然后给出来的一个结果才是最刚才说到的最公平公正的。嗯,还有吗?[ 2025-04-08 14:14:33 ]

【周莹】:

那么还有一点就是涉及补税,那么今年有很多纳税人朋友向我们反馈,为什么他还要补税?那么这种情况之下,都是平时可能就是少缴了税款,或者您在更正了相关的申报之后产生了应补税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是提醒我们纳税人朋友应该按照规定在我们汇算期内及时的补缴相应的税款。因为逾期不光这个税款还是要补缴的,而且我们要是按日加征我们的滞纳金的,这是按照税法规定。[ 2025-04-08 14:15:05 ]

【主持人】:

好的,在这个上面,刚才谈到了,如果由于你之前的一些信息,你填了虚的、假的、漏的,那法律它在那里,为什么说我们今年主题是法治?它该是什么样的?它还会给你拨回到原有的状态里边?而且如果你由于你自己的这样的一些虚假的填报造成的一些滞纳金的损失,你自己还得再给补交上。所以我们这个内容刚刚就是给大家去做了基础的梳理,整个的一个流程是什么?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它的整个的操作的这个程序是什么?我们第一部分的内容就和朋友们分享到这里,待会广告之后,我们会有今年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热点问题的解答。[ 2025-04-08 14:15:58 ]

【主持人】:

在我们的四月税月直播间的节目当中,在每个星期二下午的两点到三点都为大家会有请到国家税务总局扬州市税务局的老师们走进我们的直播室。那今天在直播室的是第三税务分局一股的股长,也是我们江苏省税务系统的青年才俊周莹周老师。还有我们第三税务分局的一级行政执法员马雨珊。那么刚刚我们就第一部分整个的一些流程操作一些最基础的东西给大家做了一个介绍,接下来我们要来解答一些最近这段时间比较热点的问题。衣食住行中很多朋友都很关注这个住,那正好我们个税中有个与之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是吧。[ 2025-04-08 14:17:14 ]

【马雨珊】:

是的,这个扣除叫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首先给大家介绍下关于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的相关规定: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按1000元的金额定额扣除,这条规定中有两个需要注意的点:第一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第二纳税人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2025-04-08 14:18:38 ]

【主持人】:

正因为只能享受一次,那要是有的朋友在个税APP填报了两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如何处理?[ 2025-04-08 14:19:17 ]

【马雨珊】:

若纳税人填报了两套符合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的,需作废其中一套住房的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只保留一套住房的专项附加扣除。若作废的是以往年度的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还需要更正相应年度的综合所得年度汇算。[ 2025-04-08 14:20:15 ]

【主持人】:

那还要听众朋友问说申报时弹出来提示夫妻双方重复扣除,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2025-04-08 14:20:25 ]

【马雨珊】:

对于配偶双方同时填报住房贷款利息的,如果扣除有效期起止时间存在交叉且扣除比例合计超出100%,系统提示并阻断申报。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婚后房贷只能由夫妻一方按100%扣除。那么重复扣除这个问题比较集中的出现在夫妻婚前购买的符合首套房贷款利率的房子上。对于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如果系统弹出了重复扣除这个提醒,请与您的配偶核实对方是否填报了提示年度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若填报,请双方协商由其中一方扣除,另一方则不应再申报扣除。及时登录个人所得税APP作废此项专项附加扣除并重新更正相应年度的综合所得年度汇算。[ 2025-04-08 14:21:59 ]

【主持人】:

所以大家明白了吧,无论一方扣100%,还是各扣50%,合起来比例都不能超过100%。有的听众朋友又反映收到提示住房贷款合同编号与其他年度不一致,这又是什么情况呢?[ 2025-04-08 14:22:42 ]

【周莹】:

遇到这种提示要分情形处理,情形一:填报了两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利息,处理方式按刚才第一个问题来解决。情形二:夫妻双方同一年度均填报了住房贷款利息且扣除比例合计超出100%。按照刚才第二个问题来解决。情形三:纳税人存在商业贷款转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含全部转住房公积金贷款,以及转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的“组合贷”)情形。纳税人在办理商业贷款转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含全部转为住房公积金贷款,以及转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的“组合贷”等形式)后,新发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符合《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8〕41号)有关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条件的,由于置换前后纳税人的住房仍为同一套,可以继续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通过个人所得税APP在“专项附加扣除”-“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填报同一套住房新办理的公积金贷款合同编号等信息后即可享受。后续还将为纳税人提供“同一住房商业贷款合同置换”“同一住房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同一住房商业贷款转组合贷”等个性化住房贷款置换情形的选择。纳税人填报完成后,既可以将上述信息推送给任职受雇单位在平时扣缴时享受,也可在次年办理汇算清缴时享受。情形四:不存在上述情形,填报的均是同一套房并且还在还贷。请逐年核对检查贷款合同编号是否有填错的、是否完全一致,以及是否有空格、大小写字母是否一致、非中文的全半角状态是否一致、符号使用是否一致等特殊符号格式是否错误,如有错,请修改对应年度的合同编号。还要给大家两个小提示第一如果在个税APP修改时,若出现每次都弹窗提示合同编号与其他年度不一致的情况时,建议纳税人到线下办税厅办理采集。第二在个税APP上进行2024年度个税汇算清缴时,提示“住房贷款可能已结清或为非首套房贷款”,但实际贷款并未还完,且符合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系统提示非阻断提示,可以点我已知晓跳过该提示。[ 2025-04-08 14:25:50 ]

【主持人】:

在我身边有人说这个房贷不要早早还完,还能留着抵扣用,那提前还清贷款了贷款,还能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吗?[ 2025-04-08 14:26:13 ]

【马雨珊】:

不能,根据国发〔2018〕41号第十四条规定,符合条件的住房贷款专项附加扣除的享受时间为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至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0个月。提前结清贷款的,纳税人应及时登录个人所得税APP,在个税APP中找到采集的住房贷款信息,将贷款期限修改为实际贷款期限,具体操作在个税APP中找到采集的住房贷款信息,并确认修改。保证填报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2025-04-08 14:28:26 ]

【主持人】:

个税汇算疑难速答正在直播,朋友们,此刻正在收听到的是国家税务总局扬州市税务局和FM94.9在四月联合推出的税月直播间系列。今年四月份是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而今年的主题是税收法治公平。我们正在直播的内容是第一期个税汇算疑难速答,刚刚已经回答了一部分问题了,我们接下来继续。专项附加扣除里边有一个选项,叫做赡养老人的专项附加扣除,在这一类别里我们经常会碰到哪些疑难问题呢?[ 2025-04-08 14:36:08 ]

【周莹】:

首先给纳税人朋友介绍一下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基础扣除标准。所谓赡养老人的专项附加扣除,是指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年满60周岁的父母,以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均已去世且年满60周岁的支出。它的扣除标准是,独生子女按照每月3000元的标准扣除;非独生子女和兄弟姐妹分摊每月3000元的扣除额度,但每个人不得超过1500元。无论赡养一位还是多位老人,对本人来说只能享受3000元每月的扣除额度。[ 2025-04-08 14:37:02 ]

【主持人】:

确实是这样。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扣除金额不同,在非独生子女家庭里可能会出现疑问。有些家庭以前存在男孩女孩分别赡养父母的情况,有人就会问,只有自己一个人养,能不能按每月3000元扣除,觉得其他人不养就和他们没关系,这种操作可以吗?[ 2025-04-08 14:37:32 ]

【周莹】:

蔡老师提到的这种情况,是我们平时和纳税人接触时常听到的问题。但根据税法规定,非独生子女每月扣除标准不能超过1500元。扣除方式可以选择赡养人(兄弟姐妹之间)平均分摊,也可以约定分摊比例,还可以由被赡养人(父母)指定分摊。但不管选择哪种分摊方式,非独生子女每人每月扣除标准最高就是1500元。[ 2025-04-08 14:38:23 ]

【主持人】:

税务规定和法律规定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所有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虽然民俗或家庭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每人不超过1500元的上限标准和法律规定相辅相成。[ 2025-04-08 14:38:48 ]

【周莹】:

非独生子女也有可以享受3000元扣除的特殊情况。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如果纳税人的其他兄弟姐妹均已去世,那么该纳税人在第二年就可以按照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标准,即每月3000元进行扣除。[ 2025-04-08 14:39:07 ]

【主持人】:

比如家里原本是两个小孩,有一个出国成了国外公民,在国内查无此人,但只要还活着,留在国内的这个人就不能按3000元扣除,还是1500元。除非原本家里子女多,随着年纪增长其他子女不在了,只剩自己和老人,这时就可以按3000元扣除。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直播前和两位老师聊天,还听说有人在赡养老人时发现父母信息被他人冒用了,这该怎么办呢?[ 2025-04-08 14:40:10 ]

【马雨珊】: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上个月有位纳税人到办税服务大厅反映,因为自己身份被冒用,她子女去年收入较高,想着父母到了60周岁,填写信息能抵扣一部分金额,结果填报时发现填不上去。[ 2025-04-08 14:40:49 ]

【主持人】:

妈妈不是自己的妈妈是吧。[ 2025-04-08 14:40:50 ]

【马雨珊】:

如果听众朋友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可以发起申诉,打开个人所得税APP,找到申诉按钮,在家庭成员信息中找到被冒用的父母信息,进去后选择申诉,并说明父母身份被冒用,比如写“从未授权他人使用父母身份信息进行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然后提交申诉。[ 2025-04-08 14:41:39 ]

【主持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冒用者得知道身份证信息了是嘛?[ 2025-04-08 14:42:45 ]

【马雨珊】:

有时是因为身份证件泄露导致这种情况。日常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除了在APP上申诉,线下也有相应窗口,税务系统还有热线。如果申诉后问题没得到妥善解决,可以拨打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咨询求助,可直接转人工服务。税务工作者会热情地通过语音或在窗口面对面帮助解决问题。[ 2025-04-08 14:43:46 ]

【主持人】:

还有子女教育和3岁以下婴幼儿专项扣除的问题。这两年闪婚闪离情况较多,出现离异、再婚家庭子女的专项扣除问题,感觉很复杂。[ 2025-04-08 14:44:08 ]

【马雨珊】: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以及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相关规定。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是指从婴儿出生当月至满三周岁前一个月,每个婴儿每月可按2000元定额扣除。子女教育分为学前阶段和全日制学历教育阶段,学前阶段是年满3周岁至小学入学前,全日制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每个孩子每月也可按2000元定额扣除。扣除方式可以由父母一方按100%标准扣除,也可双方分别按50%标准扣除。对于离异重组家庭或夫妻双方都填报一个孩子的情况,每个孩子扣除总额不能超过2000元,扣除比例不能超过100%,父母双方自行协商分配就行。[ 2025-04-08 14:45:22 ]

【主持人】:

不管家庭情况多复杂,按小朋友来算,每个小朋友就是2000元,亲生父母自行分配,但不能超过2000元、100%的标准,这样就清楚了。这一章节就到这里,给大家介绍了房产、老人、孩子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话题。广告之后我们继续。[ 2025-04-08 14:46:21 ]

【主持人】:

欢迎锁定收听,这是本月税月直播间第一期个税汇算疑难速答。我们把难点、热点问题都做了详细介绍。接下来的问题不是所有人都会碰到,比如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有人不清楚哪些算、哪些不算,会问自己的情况算不算继续教育。[ 2025-04-08 14:47:30 ]

【马雨珊】:

在日常审核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非政策范围内的证书,比如阿里云计算专项技能认证书、面点师、保育员、营养师、茶艺师等证书。判断标准是看是否在专项扣除目录里,目录里有的就算,不在就不算。[ 2025-04-08 14:48:15 ]

【主持人】:

也就是说相关证书就在目录里就算,不在目录里的也不用纠结。还有住房相关问题,租房子也有相关政策吧。[ 2025-04-08 14:48:36 ]

【马雨珊】:

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按规定可以扣除。比如前半年租房子,1到10月有住房租金支出,11月取得房产证买了房,这种情况要保证信息真实。1到10月没取得房产证时可填写住房租金进行扣除,11月取得房产证后可修改为房贷利息专项附加扣除,租金和房贷不能叠加重复扣除,区分开就行。[ 2025-04-08 14:50:21 ]

【主持人】:

这也体现了以真实为基础、公平为原则。不能虚报租金和房贷叠加扣除,要实事求是填报。还有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如果上一年生病支出多,影响生活,这块也可以扣除,减少总收入,那么扣除标准是什么呢?[ 2025-04-08 14:50:00 ]

【马雨珊】:

关于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规定是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在办理年度汇算时,80000元以内可以据实扣除,也就是个人负担超过15000元且小于80000元的部分能扣除。为确保填报金额准确,参加基本医保的纳税人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上一年度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的金额。[ 2025-04-08 14:51:58 ]

【主持人】:

对很多小伙伴来说,个税汇算细节很多,我们在节目里介绍了大家共性的问题。有人问,同一个单位同一个岗位,工资差不多,为什么退税不一样呢?这让人很疑惑。[ 2025-04-08 14:52:44 ]

【周莹】:

即使是同一个岗位,收入也可能有细微差别,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即使收入完全一样,每个人专项附加扣除享受情况、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方式、捐赠情况等因素不同,也会导致补退税结果不一样。[ 2025-04-08 14:53:06 ]

【主持人】:

就是说个人情况不同,退税结果就不同。最后说一下,在个人APP上操作完后,大家关心多久能收到退税款。[ 2025-04-08 14:53:30 ]

【马雨珊】:

请大家及时关注个人所得税APP。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需要税务、财政、国库、银行等多个部门联动办理,为确保安全收到退税款,还会校验银行账户是否真实有效,流程较长。可以在APP的退税进度中查询。[ 2025-04-08 14:54:02 ]

【主持人】:

填报后就等待,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到APP上查看是否有异常。今天节目里说了,没有异常就安心等待。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到来,今天的内容就先说到这里。如果还有问题没讲到,可以拨打12366,或者到线下窗口咨询,我们税务部门一定会做好服务。今天的专题内容到此结束,拜拜。[ 2025-04-08 14:5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