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税惠添“香”“舌尖名片”

发布时间:2025-04-29 17:19访问次数:来源: 国家税务总局如东县税务局字体:[ 大 ][ 中 ][ 小 ]打印本页正文下载

食品产业一直是如东经济开发区的重点产业,多年来,从菜篮子的四季常鲜到现代化车间的精深加工,从冷链锁鲜的“时间魔法”到跨境货轮的破浪前行,催生了大批极具地方特色的“舌尖上的美味”。

为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税务总局如东县税务局坚持“量体裁衣”送政策、优服务、强辅导,将税惠春风吹向产业振兴一线。

走进南通万顺源食品有限公司车间,调馅料、和面、压面、揪剂子、擀皮……师傅们手脚麻利,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个个包子在他们手里迅速成型。车间的另一边,刚出炉的包子热气腾腾,待后续冷冻处理后,它们将通过冷链配送至酒店、商超等销售终端。

如东得天独厚的海洋自然资源,为万顺源的包子创新提供了灵感。南通万顺源食品有限公司深挖如东本土的丰富资源,特别是地理标志产品——条斑紫菜与文蛤,打造独具如东风味的包子品牌。通过巧妙融合如东当地丰饶的海产品,创新制作出了文蛤鲜肉包、紫菜肉包、鲍鱼肉包、蟹黄肉包等多款独具特色的新口味包子,成功入选“如意东方”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名录。目前,企业已经积累了100多个固定客户,包子产量也从最初的日产1000个增加到如今的日产5000个左右,一季度营业收入已达近十万元。

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慎国表示,针对小微企业办税难题,辖区办税微信群、征纳互动平台、12366热线都能很快得到解答,“税务干部的贴心辅导,让我们在税费申报、发票开具和小微企业减免等方面少走了很多弯路。现阶段,我们打算扩大产区规模,让更多的食客能吃上如东特色海鲜包。”

同样热爱创新的还有南通菜丰堂食品有限公司。步入菜丰堂的生产车间内,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的交汇令人耳目一新:古法陶缸在恒温窖藏室内氤氲出时光的醇香,智能车间里,全自动清洗机、真空滚揉机、巴氏杀菌线等设备正高效运转。以古法腌渍为根基、科技创新为动力,菜丰堂将传统酱腌技艺淬炼成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将广岛菜、青蒿菜等时令蔬菜加工成畅销日本、东南亚的脆爽酱菜,2024年销售额突破4500万元。同时,企业与周边5个乡镇、200余户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实现亩均增收近1000元;带动了100余名农民转型产业工人,年创造劳务收入60余万元,让传统酱香酿出“企业+基地+农户”的共富链

“今年一季度我们成功办理享受出口退税69万余元,政策红利的精准落实,极大提振了我们的发展信心。”南通菜丰堂食品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陈宇介绍。

下一步,如东税务部门将充分结合县域实际,不断提升政策辅导“精准度”,细化税费服务“颗粒度”,加强问题解决“专业度”,优化办税缴费服务,充分释放税费红利,助力“如东舌尖名片”焕发新的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